人工智能政策体系日趋成熟 破解三大困局将迎腾飞

2018-07-31 18:07:54爱云资讯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定支撑。虽然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产业发展日益成熟,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存在的短板依然亟需弥补。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日益崛起,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视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如今,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愈发深入,催生了全新的产业生态,为社会生产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动能。

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领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综合人工智能应用趋势,业内专家预计,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520亿美元,并进一步促进全产业链的突破性发展。

国内政策优势加速变现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各国纷纷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对于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倍加重视。我国紧密结合国际形势走向,以“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为基石,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建设“制造强国”、“创新强国”与“网络强国”。

目前,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成果颇丰,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产业化步伐稳健。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金融、教育、交通、医疗、物流、安防等行业的应用愈发广泛。

鉴于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我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愈加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2015年7月,我国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当年11月,我国又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除了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更为“上心”,紧随中央步伐,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和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吉林、江西、贵州等近20个省份都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例如,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支持实施细则》,江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很显然,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体系正加快完善,并逐渐形成了国家与地方的良好联动效应。伴随政策利好渐趋释放,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转化应用,助力市场稳步增长,而且还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链快速实现整合与成长,形成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三大困局亟待破解

由于在人口规模、互联网经济、市场环境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形势不断向好,资本热度日益提升,应用渗透愈发深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撑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在个别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也依然面临着同质化、标准缺失、人才短缺三大困局亟待破解。

同质化趋势是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首要障碍。在市场前景与资本力量影响下,国内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增加,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蜂拥入市。但是,热潮之下人工智能产品的同质化趋势却愈发显著,低端化、价格战让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来说,虽然法律制度在加紧完善,但是标准体系的构建仍然较为滞后。如果不能在标准规范上取得积极进展,不仅无法解决同质化难题,而且也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秩序和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每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面对人才困境,更别提人工智能这一类高科技产业。当前国内的人才市场完全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需求,就算从国外引进也是治标不治本。

因此,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要想赢得发展先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话语权,就必须推动政府与行业、企业的协同交流,加快促进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完善,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实力,并多管齐下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尽快解决人才短缺难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