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建筑结合,开脑洞的时刻到了

2018-08-09 10:45:39爱云资讯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原来是设计师画草图或者机器做二维图形出来,后来发现这种模式并不好,不是非常意义上的真正建筑模型。所以 90 年代初的时候,美国一个大建筑师做了一个新概念——“建筑信息模型”。

这个模型是动态的,作用不仅仅是表现、展示、演示,而是通过模型模拟建筑的情况。

模拟需要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几何信息、功能信息、性能信息,都可以在这个模型中展示出来,所以是非常好的数字化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看到真实建筑的样貌。

这个模型不是简单的设计模型,还有更广泛的意义,模型中可以做结构性分析,比如水暖设计、施工协同、效果图的表述,点击二维变成三维,从东南西北都可以看到这个建筑,很有意思。还能做能耗的分析,做声学的分析,做各个地面施工图的详解。

所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行业颠覆性的变革,建筑行业唯一能打败的是农业,工业、科技类、服务类的我们比不了,来跟我们竞争的是大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无人机,但看建筑行业什么也没有,但BIM的出现是划时代的意义,原来我们也可以玩高科技,大量的IT人员涌入建筑行业,去建模型。

这时很多AI技术、大数据技术、云端技术都可以使用,因为技术所使用的数据信息量极其庞大,整个过程中从粗放的概念到实际施工的可能性,再到后期的整个阶段(供应商、总承包商、分包商)都要使用,现在的阶段是到物业管理了。

举个有意思的案例,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大碗。伦敦碗的设计很有意思,设计师会考虑这么大型的全世界级的运动会使用次数是多少。伦敦是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城市,有三次,也就是说使用一次以后,近20年内就没有使用的可能性,这就造成资源的浪费,怎么办?

做成可拆卸的,上面的构架可以拆除,奥运会结束后,这个场馆可以缩小体量,变成一个社区活动的场所。不像鸟巢一样放在那,而是把上面拿走,变成小型的形状。用普通设计图看不出里面的结构和构造,所以使用的BIM,电脑中可以模拟出来,这样的效果实现了智能化。

现在中国几乎超高层建筑全部使用BIM,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科技的使用越来越依赖。原来更多的是现场施工,现在发现叠加科技才能实现更好的建筑管理效果。所以建筑也逐渐开始变成个性化的模式,就是说每个建筑可能的模型、建模的深度,从原来看一看图纸,到看里面每一个管线的管理、一个节点、每一个功能性。

现在最重要、最值钱的不是建筑体,而是建筑所留存下来的数据。过程中做成非常详尽的、功能很强大的数据库,从多维度把材料、价格、人员、厂商、清单、指标等做成动态的数据库。

从数据库里查资料,知道你使用了多久,多少年,什么时候该换,该怎么换,全部有,这是一个强大的体系。现在万达依赖轻资产运营,很重要的一个就是BIM模型。

如果大家关注阿里巴巴,会注意到今年他们有向建筑行业进军,开了一个“建筑大会”。他们觉得建筑体不应该是死的物体,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要跟人之间产生互动,人的所有需求会在建筑体中展现出来,建筑应该服务于人。

如果把自动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和建筑结合起来,形成智慧型建筑,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大家累了,建筑会告诉椅子开始摇摆,如果你不想喝水了,点一下桌子,会显示出淘宝上各种各样的矿泉水。

建筑打通商业的世界,建筑的墙和门让你产生购买欲,同时和网络、数据、安全结合起来,以后的建筑会低碳化、智能化运营、人性化定制及服务化创新四大板块联通起来,这是阿里巴巴马云提出来的。

智慧建筑以后会是很多科技建筑叠加起来的,最明显的是3D打印。3D打印可以打建筑,打椅子、打小的物体,现在发展到打一个真正意义的小建筑,比如苏州打印一个厕所,现在发现还可以再拓展。

在我看来,建筑的未来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是人类文化进程璀璨文明的象征。

未来不是要对抗自然,而是要走向与自然融合,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终极问题。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