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迈向智能化,先弥补数字化的“伤痕”

2020-08-11 18:22:49爱云资讯

南起莫桑比克中部,向北延伸到西亚的约旦河岸,全长近6000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6,这是地球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因此素有“地球伤疤”之称。

有趣的是,东非大裂谷两边的同类物种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进化之路。裂谷西部森林茂密,至今仍是黑猩猩的栖息之所。裂谷东部因为树木稀少,迫使部分灵长类动物离开树木,开始适应两足行走的地面生活,最终进化成了人类。

一道“裂谷”两端,不同的生态环境,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对企业智能化转型来说,它们所面临的何尝不是这样的一道生态裂谷,跨过去是进化,跨不过去就是退化。

8月7日,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度峰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副总裁张顺茂以,跨越生态裂谷为题,对企业智能升级的最佳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哪些因素导致裂谷的出现

从信息化时代,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实际上行业的智能化之路已经走过了很多年。当我们被无数的智能化所围绕,但似乎都有相同的感受,这些“智慧”在应用层面,带给企业实际的受益并不大。

所以才有了真智慧,还是伪智慧的“莎士比亚之问”。

实际上企业面对的客观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举个例子如果没有“全局化”的设计,就很容易通过单一智能化应用的开发,增加越来越多的“智慧孤岛”,这些数据无法在底层拉通的“智慧”就是伪智慧。

再比如前几年对互联网模式的推崇,让一些企业舍弃了传统的IT部署,一味的推到重来,反而让IT架构变得四不像,既没有解决业务敏捷,也丧失了稳定性。

针对企业面对的种种智能化进程中的难题,张顺茂将其归纳为六大裂谷。张顺茂表示:“企业在迈向智能化时,将会遇到应用裂谷、数据裂谷、能力裂谷、人才裂谷、技术裂谷、行业生态裂谷等六大生态裂谷。”

其中,应用裂谷和数据裂谷集中IT架构层面,如应用裂谷指的是,企业用户往往存在大量的历史IT资产,这些IT资产不可能完全推到重建,因此新旧系统如何集成和并存;数据裂谷是指,企业用户内部,数据孤岛问题严重,数据难以共享和统一分析。

而能力裂谷和技术裂谷,则指向了企业IT层面。企业运维能力有限,随着企业应用系统越来越多,运维人员就会疲于应付,这是能力裂谷;同时企业往往缺乏AI等新兴技术方面的人才,新技术根本用不起来,这就是人才裂谷。

最后的技术裂谷和行业生态裂谷,实际上瞄准的是战略层面。比如技术裂谷,是说企业用户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十分重视,但缺不知道采用什么技术,才能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而行业生态裂谷,则表示行业领先者面临着构建行业生态,为行业生态赋能的挑战,如何用数字化技术来为行业领先者的生态构建提供支撑。

这六大裂谷,就像六道“疤痕”,为企业智能化带来了相当多的隐患。要治愈这些“疤痕”,跨越六大裂谷,其实可以从许多行业领军企业身上,找到答案。

这些成功的智能化都有一个共性

过去衡量每一个行业中的标杆企业,通常从业务规模的维度去衡量,而现在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了新的标准。

在石油勘探行业,由于不同的地貌和岩层等因素的制约,深层油井的选址和效率,就等同于金钱。所以才有了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为辅助,帮助石油勘探准确地找到石油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庆油田,此前也面临着容易开采的浅层油井已经不多,而深层勘探,但现有油藏勘探系统老旧,较低的计算能力势必会影响效率,因此大庆油田希望用云的方式获取数字化技术,提升深层勘探的速度和准确性。

大庆油田的高性能计算云数据中心,选择了华为云Stack,来部署生产业务和油田大数据分析、AI创新应用等创新业务。这个选择为大庆油田的生产效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整体算力提升8倍,勘探数据处理从数天缩短到数小时,同时叠前地震数据处理工区面积,从400 KM²提高到2000KM²,提高5倍,尤其是针对油田深层开展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地层勘探深度,从5000米提升至8000米。

在电力行业,国家电网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曾在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国家电网也一直是电力行业上云的先行者,包括企业管理云、公共服务云和生产控制云三部分的国网云也业界也是有口皆碑。

国家电网基于华为云Stack,实现“一朵云”的整体架构,建设“集团+14省”电力行业云,匹配国网“一级运营、两级运维”的管理体系,实现行业云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发、供、配、售等环节尤其是配电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与数据分析,在保障电网高安全性的同时,使能业务应用创新,为构建电网数字化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借助华为的数字化技术,中国人寿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中国人寿使用华为云Stack混合云平台,有效整合自研私有云,华为混合云,公有云,第三方虚拟化,PaaS等平台,实现多云资源统一精细化管理。通过混合云分层部署,可有效降低互联网访问带宽和CDN支出30%以上。

从这几个典型的行业案例,我们也可以读出很多共性:第一,不固守信息化时代的旧资产,积极投入深层数字化探索,主动求变;第二,对生产和办公流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了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价值支撑了数字化业务的发展;第三,它们都选择了华为云Stack作为重要的升级推手。

无论是大庆石油、国家电网,还是中国人寿,通过华为云Stack带来的业务提升就是实打实的效率。这也是张顺茂提出“华为云Stack是企业用户跨越生态裂谷,实现智能升级的最佳路径,也是联接企业现在和智能化未来的桥梁。”的根本原因。

华为云Stack代表着正确的方法论和合理的选择

2020年的疫情,无疑是智能化水平的标尺,从疫情之后复工复产反馈出来的数据看,企业智能化程度越深,应对未知挑战和风险的能力越强,保证业务连续性和业务持续创新的能力也就更强。

这与张顺茂的观点也是不谋而合,他认为,“数字化时代,云和AI技术的应用程度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但摆在企业面前,前文所述的六大裂谷依然客观存在,如何有效的通向智能化,合适的方法论是一个关键。

首先从IT架构的角度,无需对整体上云的互联网模式眼红,也不需要因循守旧停留在传统IT阶段。双模IT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既拥抱未来,也适应过去的IT架构。例如,华为云ROMA平台能够连接新老应用与数据,打通数据边界,连接云上与云下,连接IT与OT,连接企业与合作伙伴。典型的双模IT支撑的多模连接。

其次,从业务创新的角度,企业应该清楚工作的分工,企业应该将精力放在自身的业务创新,而运维服务等工作应该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去完成。例如,企业采用混合云架构,就需要得到云服务商地面服务团队的及时支持,同时也可以由云服务商协助运维,而运维服务恰是华为云的强项。

第三,智能化升级的本质在数据的治理,围绕核心数据的需要构筑安全的创新机制。如华为云Stack支持用户的核心数据存放在本地,这些核心数据只在企业本地进行存取和应用,确保了企业核心数据的安全合规,实现用户的数据自己做主。

第四,业务做到充分的云化就需要丰富的生态。在这个角度,华为云Stack与华为云的应用生态完全深度融合,例如依托华为云Marketplace混合云专区,企业用户可以在本地管理界面上“一键获取”海量优质行业应用;openEuler开源社区将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的开发者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

最后,是普惠AI与AI人才体系的构建。智能化进程中,AI的能力是根本,而好的AI人培育能力则是实现普惠AI的基础。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提供自动学习技术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构建AI人才生态,实现普惠AI。

客观地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企业智能化之路既是一条持之以恒的变革之路,也是一条需要正确选择的路,选对了方向则事半功倍,选错了方向就有可能事倍功半。而洞悉了企业智能化六大裂谷的华为云Stack,已经在各个行业的标杆企业中证明了自己,正确选择的“答案”,其实已近在眼前。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