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5G+北斗边坡雷达落地湖北 AI赋能“山更稳 家更安”

2025-09-22 10:26:22AI云资讯1993

鄂西南恩施州群山连绵、绝壁耸峙。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坐落其间、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质构造的宣恩县,这里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脆弱。每年汛期,暴雨来袭,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G+北斗构筑的“数智防线”让大山拥有了“数字哨兵”

为织密宣恩县地质灾害监测“防护网”,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携手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基于5G、人工智能、北斗等前沿技术,在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高罗镇209国道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部署国内首个5G+北斗边坡监测雷达、AI视觉测量仪、北斗接收机、5G高清摄像头等智能终端感知设备,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最前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数智“安全防线”。

湖北移动技术人员日常巡检北斗接收机等智能终端设备

从宣恩县城区出发,约一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高罗镇209国道岩峰潭大桥下的5G+北斗地质监测点之一。在湖北移动宣恩分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杂草丛生、铺满乱石的山间崎岖小道向前跋涉,在山间零星分布的一片柚子园中,寻到了三个被深蓝色栅栏围起来、部署在大山里的地质监测智能终端设备。

“看!5G摄像头旁边,有一双‘大眼睛’并时不时转动的便是边坡监测雷达设备,能对不稳定山体进行毫米级位移监测。”湖北移动恩施州宣恩分公司副经理吴成贵指着矗立在山林间的设备向记者介绍,加上AI机器视觉测量仪,它们共同组成了永不疲倦的“科技哨兵”,24小时在线盯守,能精准识别真假险情,对面山体的“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

在宣恩县地质灾害易发点区域,部署国内首个5G+北斗边坡监测雷达

“以前,设备数据传输存在延迟,误报多,传统监测方式难以满足实时精准预警的需求。”宣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坦言,如今,依托中国移动5G+北斗边坡监测应用,宣恩县搭建起5G+北斗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我们可实时掌握全县众多监测点动态,24小时不间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宣恩县高罗镇209国道,中国移动部署边坡监测雷达、AI视觉测量仪、5G高清摄像头等智能终端感知设备

当监测点地表位移超过阈值时,系统立即触发AI预警,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调取现场实时画面,精准研判险情,真正实现“听得见、看得着、调得动”,大幅提升决策准确性与响应效率,为群众疏散和险情处置争取到宝贵时间,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据悉,宣恩县5G+北斗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是业内首次将5G、AI视觉及单北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网络及后处理差分算法,可提供静态毫米级、厘米级的形变监测能力,极其微弱的地表位移也能被敏锐捕捉。同时,结合AI视觉识别、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平台能够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智能解译与趋势研判,极大提升了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依托我们自主研发的北斗统一解算平台,有效解决了以往多家设备厂商数据标准不一、解算过程不透明、时效难以保障的问题。所有的北斗原始数据在一个平台进行集中解算,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解决方案经理胡昊介绍,5G+北斗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通过GIS地图、实景三维模型、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技术,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立体、直观地呈现出来。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大屏、手机小程序等多种方式,随时查看监测数据、接收预警信息,甚至实时调阅现场视频,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能化监测。

守护一方水土,保卫万家平安。5G+北斗构筑的“数智防线”让沉睡的山体拥有了“数字哨兵”,将无形的风险变得可感、可知、可防,为地方政府开展科学防灾、精准治灾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这道“科技屏障”不仅守护了鄂西南的青山绿水与群众安危,更成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恩样板”。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