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跑得快 更要行得稳 北京电信打造AI时代“安全压舱石”

2025-09-25 17:35:53AI云资讯156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AI应用与数据安全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必修课”,近日,一场智慧碰撞正在首都北京上演。

9月25日,智创“新”北京暨 2025(第二十二届)北京互联网大会在京开幕。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信”)在“AI赋能与数据安全”分论坛上,与众多行业内专家共同探讨AI与数据安全的协同发展之道,关注AI应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全方位展示了其在AI赋能、数据安全、反诈治理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推动首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注入新动能。

构建“四位一体”安全中枢,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我们持续优化算力网络,提升‘数据+ AI’技术服务能力,为更多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北京电信副总经理孙健在致辞中提到,“同时,也在不断完善AI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生态协同,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实现‘数智共生’,让安全为AI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电信副总经理孙健致辞

论坛上,北京电信高级专家孙启仁博士以《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到,“大模型的价值不在‘纸面’,而在‘落地’”,北京电信依托AI、算力、云能力、大数据、软开与安全六支专业团队,构建起覆盖“业务需求分析—数据标注—模型训练/调优—部署运维”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通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AI真正服务千行百业。

北京电信高级专家孙启仁博士发表演讲

在AI加速融入千行百业的同时,AI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北京电信创新构建了“预警-测评-防护-运营”四位一体的大模型安全中枢。依托中国电信独有的网络运行监测与威胁情报能力,该中枢可实现对网络威胁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与精准预警,全面护牢安全底线。

“我们正为首都政务、金融、教育、医疗等各行业,提供安全、可信赖的大模型防护治理体系。”孙启仁表示,北京电信着力构建一张有韧性、有张力、可持续演进的AI安全防护网,为首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座,推动AI技术在各领域“跑得快”更“行得稳”。

锻造数据安全盾,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

传统网络安全依赖边界防护,一旦被突破便陷入被动。针对内网横向移动、隐蔽驻留、误报率高等难题,北京电信分享了《锻造数据安全盾——多维协同防护体系设计与实践》典型案例。

面对挑战,北京电信发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势,打造出一套“多元立体、智能协同”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通过组织结构优化为协同“搭骨架”,健全机制流程为协同“立规矩”,技术工具为协同“通血脉”,最终实现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协同”的转变,将被动防御转化成主动治理,为企业锻造出一面智能、敏捷、可靠的“数据安全盾”。

“AI+大数据”反诈显成效,新入网涉诈率下降45%

在反诈战场上,源头防控是关键。据介绍,北京电信创新打造“AI+大数据”智能风控体系,覆盖入网全流程,从证件风险评级、系统研判标记到异常行为监控、多波次实人核验,实现了各渠道的风险一体化管控,形成端到端的涉诈防控闭环。

其创新亮点在于,通过AI风险评级与高危画像识别替代人工经验判断,全周期精细化管控实现“源头可控、过程可溯、风险可防”。同时,通过系统化风险标记与跨渠道信息共享,提升协同处置效率的同时,也有效平衡了风险防控、用户体验与合规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上线以来,成效显著:新入网涉诈率连续三个月下降,累计降幅达45%,一线风险识别与响应能力全面提升。

当AI浪潮奔涌而来,安全不是限制创新的“减速带”,而是保障远航的“压舱石”。北京电信正以全链条服务能力打通AI落地路径,以主动化、智能化体系筑牢安全防线,助力北京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