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发布5G与物联网融合技术架构 携手合作伙伴共建5G生态
2020-09-11 15:33:18爱云资讯1054
9月11日,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5G专场中,腾讯云网络总经理王亚晨首次对外公布了腾讯云5G与物联网的融合技术架构,该架构基于对AIoT的边缘网关服务、5G MEC边缘计算服务以及云端物联网平台的结合,可以将用户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在边缘完成,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和云端资源开销。
具体来说,物联网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IoT开发服务,包括统一的产品模型、便捷的设备管理、人与设备的交互服务,同时通过腾讯连连,为用户提供物联网微信小程序的快速开发,提升用户产品体验。此前,腾讯开已经放了700多个 LoRa网关支持物联应用创新与孵化,并在中山智慧停车、阿拉善沙漠土壤改造、腾讯行政智慧办公等项目中落地。
同时,该平台的另外一大特色服务是行业内首次推出5G开发服务,支持对5G终端和模组的连接管理与LAN通信管理。通过物联网开发平台,用户可以对自己的5G终端实现网络监控、诊断服务等连接管理,保障设备的稳定连接。
在融合架构里,一个重要的组件是腾讯自研的AIoT边缘网关,集成边AI推理、LoRa接入、5G网络加速等软硬件功能于一体。预装iECP实现软件定义硬件和灵活的边云协同,具有高性能、易管理、广互联的特性,能够轻松应对多种物联网场景需求,实现业务快速落地。
此外,腾讯通过TSEC边缘接入平台、ECM轻量化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连接+计算”的一体化5G边缘技术平台。同时腾讯积极与运营商开展5G边缘计算的试点合作,目前已经在国内联合运营商部署了近10个5G边缘节点。预计到今年底,腾讯自建的边缘计算节点将达到300个。
在实践方面,腾讯云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位于腾讯深圳滨海大厦的首个5G边缘计算“一体化中心”,已经成功支持云游戏、高清视频等业务运行。通过将5G UPF轻量化后部署在5G MEC平台,也已经可以支持行业专网的快速部署与覆盖。目前这个一体化中心已经通过LoRa实现了温度、湿度、烟雾等多个IoT的信息监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5G与物联网的融合平台。
另一个案例是5G巡逻机器人,作为腾讯最高安全规格的数据中心,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的WiFi等非授权频率被屏蔽。腾讯将利用5G行业专网实现了对巡逻机器人在园区周围的控制,上行20Mbps+,且与公网数据隔离,让业务安全接入。此外,在智慧养老方向,腾讯通过AIoT+iECP软硬一体的产品策略,推出了适合居家养老跌倒检测的AIoT智能终端,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达到更低的部署成本,更加迅速地响应跌倒事件,让救援更及时。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一直在积极推动5G边缘计算融合技术的开源开放。前不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等公司共同发起Edge Gallery开源社区,聚焦5G MEC场景,这也是业界首个中国的5G MEC开源技术社区。目前,社区已经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初步版本的开源平台。在国际化方面,腾讯是Linux基金会边缘计算董事会成员,此前已发布了全新arkrino边缘计算开源版本,腾讯面向云游戏、高清视频的MEC开源框架也已成功发布。
5G作为当下新基建的核心,无论在网络覆盖,技术完善,业务应用等方面,都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腾讯非常希望凭借自身在云计算、视频和游戏等领域的优势,与运营商、设备商、行业伙伴一起,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5G合作生态。我们相信一个开放、灵活、更低成本的5G网络,将全方位促进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王亚晨表示。
相关文章
- “金融智能体创造营”启航,赞同科技携手腾讯云共绘金融AI生态新图景
- 2025 WAIC丨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把AI变成全新生产力
- 腾讯云TencentOS提交Swap Table补丁系列 Linux内核内存交换性能提升20%~30%
- 腾讯云GooseFS团队与厦门大学合作成果 AC-Cache入选 PPOPP
- 腾讯云TencentOS Server V4 全面支持安全启动,引导程序获微软签名
- 腾讯云携手IEEE发布全球首个金融风控大模型标准,推动金融风控范式创新
- 腾讯云x泡泡玛特:全方位云上守护,让潮玩回归热爱
- 腾讯云 TVP 走进苏州名城,探寻云 + AI 驱动文旅产业智能化跃迁
- 从具身智能到行业应用,腾讯云携业界专家共话AI新趋势
- 腾讯云零信任堡垒机上线,安全效率两手抓
- 自然语言转SQL再突破!腾讯云TCDataAgent斩获国际榜单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 腾讯云联合Gartner权威发布《Data+AI下一代数智平台建设指南》
- 腾讯云联合Gartner发布《Data+AI下一代数智平台建设指南》
- 腾讯云首次亮相科技盛会VivaTech,助力欧洲企业掘金AI时代
- 腾讯云董志强:构建内生安全能力需要云平台高等级安全架构
- 3400亿研发铸就里程碑,腾讯云数据库核心专利首摘中国专利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