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森教授:人工智能对肺部影像的分析识别:现状与前景
2018-06-25 10:54:53爱云资讯1122
人工智能领域近几年是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对肺部影像的分析识别如何?来自清华大学的宋森教授就《人工智能对肺部影像的分析识别:现状与前景》进行了报告。
FDA在4月批准通过了一项应用于糖网筛查的自助式人工智能诊断设备IDx,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通过FDA的声明,FDA主要看好该公司和医生的合作,而不是同医生比试的路子。估计中国也将在未来一两年推出相关的标准和批准相关产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最近在医疗影像的分析识别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基于肺癌辅助诊断方面,在2017年的数据国际大赛上,本实验室学生团队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胡晓林副教授、张钹院士合作,获得了世界第一成绩,比赛内容为从CT图像预测肺癌的发病率。肺结节的形态多变且大小不一,需要运用比较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和基于概率的贝叶斯网络协同来识别。我们利用了LUNA和DB3两个数据集上进行交替训练,总体达到了AUC=87%的结果,大致对应于80%的敏感率,和80%的特异性,医生水平大约为78%的敏感率,和80%的特异性。
肺结节示例
我的观点是未来这方面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更好的标注、以及把病史等其他因素加入帮助诊断。我们在中日的临床数据集上的初步经验表明,在实心结节上的模型预测效果和在公开数据集上类似,但在磨玻璃结节上效果还不理想,在弥散性肺病情况下容易假阳性。最近深度学习算法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可解释性以及通过迁移学习和交互式标注减少对标注数据的要求。我们将相关方法运用到弥散性肺疾病类型的肺间质病的纹理分割上取得了不错的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也可以被运用到提高肺癌辅助诊断中。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把有更高可解释性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推理系统结合,融合病人的其他信息和医生的先验知识,构建完整的针对多种肺疾病的完整诊断系统。另外通过对大量多模态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的挖掘,以及通过和医生的交互,可以挖掘新的诊断经验。由于人工智能在短期还不能完全模拟人的认知,在可见未来最好的模式仍然是人机协同,由于这次人工智能的诊断率已接近人类,我相信相关的诊断系统能真正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
相关文章
- 红熊 AI 亮相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技术融合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喜马拉雅成独家播客合作平台
-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求解城市AI基础设施如何高效运行
- 真实世界跃然“屏”上,知天下AI项目斩获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 如视携伽罗华P4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以数据基石赋能空间智能行业突破
- 中国联通成功举办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制造”发展论坛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届青年菁英会成功举办,聚焦 AI 学术前沿
- 加佳科技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与浦东重点项目签约并发布创新技术成果
- 在这里看到数智女性的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女性菁英论坛在沪举办
- 共绘金融支付数智蓝图,中国银联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
- 智联招聘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发智联招聘AI版
- 飞桨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百度打造AI产业基础设施“国家队”样板
- 绿算领航・智序共生|天罡智算第二届人工智能与智算发展论坛盛大启幕
- 中兴通讯联合合作伙伴斩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
- 中兴通讯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算力普惠 AI向实
- WAIC 2025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发展与人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