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工科” 成新增专业香饽饽
2018-06-26 11:14:30爱云资讯767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法学、机器人工程……今年高校新增的专业中,这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及其他“新工科”方向相关的专业频频亮相,成为今年高校新增专业的“大红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成广东高校新增专业高频词
三年前,国务院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全国高校新增的2000多个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大增,有约250所高校备案。
在广东,该专业也成为出现次数最多的新专业。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 、汕头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等十多所高校,都新增了这一专业。
“新工科”专业增量增人数
今年,广东各大高校在“新工科”布局上也下了大功夫,不少高校上调了学校“理工科”的比例,不少新增量都放在了“新工科”专业。
例如,中大今年新增了航天航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以及海洋工程与技术等3个专业。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重点布局“新工科”和医科,服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航空航天学院就是该校区新建工科院系之一。
华工今年在“新工科”招生方面,也进行了专业优化。该校的机械电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能源化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专业均为新工科相关专业。
暨南大学也为积极贯彻“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今年招30人。记者了解到,今年暨大就扩招了240人,主要都是分布在理工科。
广州大学也着力加强“新工科”建设,在加强对原有理工科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加大“物联网工程”“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建设力度。并持续扩大理工科专业招生人数,今年理工类专业比重、理工类专业招生人数比例均已超过50%。
放眼全国,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教育部2018年认定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约有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
相关文章
- 博大数据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全栈解决方案赋能金融数字化升级
- 数促健康·智赋医学:2025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七月北京精彩继续
- 2025汽车行业白皮书:AI+大数据双驱重塑韧性,助力供应链风控破局
- 博大数据HIVE菲律宾融合智算中心获PCI-DSS认证,筑牢客户支付数据安全基石
- 博大数据廊坊智算中心送电成功,构筑京津冀智算新基座
- 2025智算行业峰会盛大启幕,博大数据共话算网融合新未来
- 打造智能安全生态,微美全息探索大数据与区块链的融合应用
- 博大数据品牌焕新两周年:以开放丈量世界,用融合点亮未来
- 湖北移动发布“五一”大数据 省内跨市旅游成为主流
- 世窗信息农业农村大数据新基建项目入选2024年软件行业典范示范案例
- 中国移动发布梧桐大数据“AI+DATA”系列创新成果
- 博大数据张永健出席中国—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合作论坛:揭秘跨国企业本土化破局之道
- 云从科技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发布 推动多模态技术与大数据规范化发展
- 博大数据助力2025全国高校研学活动,硬核算力+产学联动共筑AI算力未来生态
- 用算力解构想象边界,博大数据高辉亮相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终结大数据杀熟 云从科技参与“防算法歧视”国家标准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