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自动驾驶演示道路被曝,离覆盖真实城市复杂路况仍有差距
2021-04-21 09:00:32爱云资讯700
4月15日,华为公布自动驾驶公开道路体验视频,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在上海进行公开试乘,这也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首次公开试乘。而且,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介绍,华为能够做到市区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体验将“比特斯拉好多了”。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与特斯拉相比到底怎样不得而知,以华为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而言,真能做到市区1000公里的无干预自动驾驶么?
有自媒体谈到,华为所谓的自动驾驶可以实现1000公里不需要人工接管操作完全是吹牛,扯虎皮,现如今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在市区自动驾驶30公里,在高速驾驶100公里都是世界的顶级水平了,所以这个1000公里完完全全是唬弄那些不懂的人。关于网上的路测视频,在还没发布的时候就在行业内就传开了,发布出来的测试视频都是测试过上千次的。

(华为自动驾驶测试路线)
启东混合器技术力量雄厚,加工设备先进、深受客户信赖!
坦白来讲就是,华为这段10公里的路,跑了好几千遍了,天天复习,就等着媒体来考试。等到消费者买回去之后,想跑另外的一段10公里,能否做到仍然顺畅丝滑,不得而知。
另外一位脉脉上认证为华为前员工的网友一针见血,表示其本人就是针对千回测试的场景做调优的,这个效果大多数叫得出名字的无人驾驶公司都能做到,至于泛化性如何还需要验证,个人持悲观态度。而且,所谓的“比特斯拉强”更是想太多,“徐总应该是被下面的人忽悠了”。

华为智能汽车BU 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在之后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苏箐表示:“任何MPI在自动驾驶团队里面都是核心机密……在所谓加州的统计方法里面,我在上海确实可以做到1000。但是在真实的历史统计上面我只能说我还没有做到1000,这个我必须告诉你,而且我敢打赌,全世界包括waymo在内也没有人能够做到1000。”
苏箐所说的加州统计方法可以做到1000公里。他的意思是DMV报告中,所有在美国加州测试的企业,相应的脱离报告计算方法。那么在这一计算方法下,其他家的企业成绩如何呢?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名的Waymo、Cruise与AutoX的MPI(两次人工干预之间的平均行驶里程数)均在2万英里到3万英里区间(约3万公里到5万公里),分别为29945英里、28520英里和20367英里;小马智行和Argo在1万英里左右(约1.6万公里)。
也就是按照苏箐的说法,按照加州标准,华为的技术是中国广州初创robotaxi公司小马智行的1/16,是深圳初创robotaxi公司AutoX的1/30。
如此看来,所谓的“1000公里自动驾驶无需托管”更像是营销方面的说辞和噱头,经不起任何的推敲。
关于泛化性,苏箐表示:年底量产的时候会提供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自动自动驾驶功能,其它城市则只能使用ICA+的模式,也就是介于自动驾驶和定速巡航之间的状态,便于机器去去学习交通环境和自构图。也就是说,泛化能力华为ADS技术暂时还做不到,真正实现测试中的NCA模式(完全自动驾驶)短期内做不到,测试中的场景是在特定城市、特定路段及其他特定条件下呈现的结果。
业内人士看来,华为想要真的要达成超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必须完成2个目标,一是量产上市,二是进行跨省长距离多路况的实验,否则谈再多都是天方夜谭。
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前,美团CEO王兴发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似乎能说明一切: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相关文章
- 东南亚首个!文远知行在新加坡开启自动驾驶小巴纯无人运营
- 三维天地AI智能体应用:数据资源盘点实现“自动驾驶”
- 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奥斯汀服务覆盖范围翻倍,将特斯拉甩出几条街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 滴滴自动驾驶发力
- 小马智行签约迪拜,文远知行深耕的中东成为自动驾驶热土
- 中东自动驾驶进程加速 文远知行携手Uber及迪拜交通局启动Robotaxi商业化
- 荣耀MagicBook Art 14 2025发布 一语智控开启AI PC自动驾驶时代
- 文远知行二次上市选择港股,或为其推动自动驾驶全球化提供新动力
- HDC2025 | 华为云AI原生应用运行平台,打造应用运行“自动驾驶”全新体验
-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奥斯汀正式上路 配备远程操作员和现场服务人员
- 唯速智驾发布全国首套自动驾驶模块化汽车列车,启动中哈跨境示范
- 北京工商大学加入“星火计划”:携手百度Apollo共建自动驾驶产学研用繁荣生态
-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将于6月22日正式上路
- 文远知行与雷诺集团再联手,2025 法网现场唯一 L4 级自动驾驶接驳方案
- 文远知行 L4 级自动驾驶产品扎根沙特,与Uber合作迎来新进展
- 全球自动驾驶哪些公司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车展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