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膨胀的人工智能体系将带来什么?
2018-07-31 16:02:32爱云资讯1026
事实证明,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科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每秒钟运算30万次加法的艾尼阿克,到后来每秒钟都可以进行超过40万亿次加法的“tera_10”;从只会抓举小型积木的简单机器人,到后来击败人类棋王的“深蓝”,整个人工智能学科的高速进步,不光为本学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在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可以预见的是,在目前世界各国都全力支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将会有更多性能卓越的人工智能体被研发出来,走进千家万户。
毋庸置疑的是,世界各国正在寻求智能化更高、运行速度更快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更高级别的智能系统会给使用者创造更为客观的社会财富,但与此同时,急速膨胀的人工智能体系是否也应该引起人类的警觉呢?
1939年10月的一天,美国艾奥瓦大学的一所实验室里笑声不断,而此时和同伴谈笑风生的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教授还没有意识到眼前这台笨拙的机器将会对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和助手——研究生克利福德·贝理给这台机器起了一个粗糙的名字:ABC,即两人姓氏的首字母“A”和“B”,外加“Computer”的“C”。而这台当时还没有引起过多关注的“ABC”机器,也就是后来各代先进计算机的雏形。
受制于时代的限制,阿塔纳索夫和贝理并没有高度重视起自己这一项伟大的发明,“ABC”也只是做一些数学方程式的解算。几年之后,美国当局也被卷入了世界大战的旋涡,阿塔纳索夫和贝理都放下了手中所有的学术研究,转而投向国防、武器制造等方面,而“ABC”的进一步精研,也就这样被搁置了。到1946年,世界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社会各阶层都不约而同地通过缩减开支来援助政府,爱荷华大学的教育经费也大量停减。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ABC”的部分零部件都被拆除移作他用了,只剩下存储装置还孤零零地留在原地。
尽管“ABC”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但艾奥瓦大学教授发明出了能够自主解算超高难度方程式的机器,这一消息在业内还是吸引了不少科研人员的目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电力工程学教授莫奇利·约翰·威廉姆就是其中之一。在参观了遗留在艾奥瓦大学储存室里的“ABC”之后,他认真地和阿塔纳索夫教授沟通了部分意见,这为后来莫奇利研究出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艾尼阿克”提供了基础。
到1946年2月14日,由莫奇利教授和他的学生——年仅25岁的艾克特·约翰·普洛斯博共同推出的新型计算机“艾尼阿克”号宣布诞生。与阿塔纳索夫主导的“ABC”不同,艾尼阿克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原因是美国当局希望通过电子运算,来规范炮弹运行轨迹,进而提升命中率。根据当时的报道,艾尼阿克号计算机长50英尺(1英尺=0.3048米),宽30英尺,重量更是达到了30吨。而当艾尼阿克号开始启动的时候,整个费拉德费亚市都需要关闭民用电源,以确保艾尼阿克号的正常运转。
除了占地面积大、吨位过重、用电量惊人之外,艾尼阿克号还需要18800个真空管来支持工作。更重要的是,数量庞大的真空管损耗率惊人,差不多15分钟就会有一根真空管被烧毁,然后工作人员不得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替换掉坏掉的零件。
然而,尽管从资源消耗方面来说,艾尼阿克号计算机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但与此同时,它也展示出了物有所值的性能:在加法运算方面,它每秒钟的速度达到了5000次。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成就,而当然这也是任何人脑都无法比拟的。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计算机技术也不断突飞猛进。时至今日,每秒钟运行亿万次计算的计算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流产品”。法国原子能署出品的“tera-10”型号计算机每秒钟42.9万亿次的运算速度,都只能勉强跻身业内第七,那么艾尼阿克当年每秒钟的5000次加法运算,或者是每秒400次乘法运算,看上去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可以说,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问世开始,在不到一百年时间里,人类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是异常惊人的。单纯从运行速度上来讲,21世纪之后研发出来的超级计算机,在效率上要比首代计算机快上亿倍,这个差距已经是不能用“天堑”来比拟了。更重要的是,从时代需求角度来说,由计算机主导的智能化体系,也已经在人类社会根深蒂固,早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从社会生产角度来说,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副养殖,利用智能化数字管控的劳作体系都是更具生产效率的。在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的2%,但是他们却支撑起了整个美利坚全部的食品供应,且还大量对外输出农产品,是世界头号农产出口国。更加令人称道的是,美国农夫并不需要每天夜以继日地播种或者是放牧牛羊,他们更多需要做的是坐在电脑旁边,喝着咖啡,通过电子系统完成农业生产。在高自动化机械生产体系的帮助下,一对美国夫妇能够完成3000英亩的农庄作业,同时他们还能喂养近200头牛。在面对来访者提问时,拉里·格雷格还向对方展示了自己利用安装了GPS系统的电脑终端控制拖拉机犁地的过程。
相对而言,智能系统对于农业生产的应用,是落后于工业生产应用的。也就是说,智能化体系对于全球工业生产的影响是更显著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理查德·拉克曼就表示:“假如我们把智能操作从工业生产当中完全去掉,那么我们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一万倍甚至更多。”
所以说,就社会生产而言,人类社会对于智能化系统的依赖和使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
从日常生活角度来说,智能化电子产品也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假如没有了电话,远程交流就只能通过信件或者电报来完成。这显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总体而言,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起,人类就已经逐渐开始了智能社会的历程。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之后,智能化产品的研发进程和使用技术,都呈现出了飞跃性的发展。从艾尼阿克号的每秒5000次加法,到tera-10的每秒超过40万亿次,计算机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方面,智能体系应用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样一种对于电子机器的超高程度依赖,必然也是利弊共存的。就好比是经营着3000英亩农庄的格雷格夫妇,当他们家中的智能操作系统按部就班地工作时,他能够轻松地完成每一年的劳作,而一旦这些系统产生故障或者是失去控制呢?当然,对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或者持有疑虑,因为从现阶段来看,智能化操作对于人类社会的推动意义还是远远超过其暗藏的隐患的。只不过,从电子计算机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运行速度疯狂飙升近百亿倍这一点来看,对人工智能系统保持警觉,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