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完成智能追焦天线系统能力验证
2025-01-15 09:33:13AI云资讯1285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华为在深圳完成智能追焦天线系统的现网试点,成功验证其智能追焦单元(Beam Tracking Unit,BTU)基于网络感知实现天线波束远程、动态、实时调整的能力,显示了基站天线面向网络自智需求的演进能力和方向。
网优自动化的实现需要天线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可感,即天线的小区配置信息、方位/下倾等工参信息和3dB波宽等波束信息可自动获取,以避免错装错配的问题,同时参数信息作为智能网优平台的输入,也是优化策略准确有效的前提;二是可调,即天线波束可全维度远程动态调整,波束可调的参数越多,网优策略的灵活性越高,对于潮汐效应等用户分布短周期变化的动态优化能力也越强。目前基于工参模块的自动化测量能力,天线已经能够准确获取姿态参数,但在波束动态调整方面则能力不足,仅能实现波束电下倾角的远程调整,难以满足自智网络对天线波束的方位、下倾乃至宽度全维度灵活可调的需求。
针对上述短板,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开展了技术攻关,使天线具备了上述全维度动态调整能力;再结合工参模块的感知能力,BTU成功跨过了天线从“知”(感知)到“行”(调整)的障碍,实现了天馈侧网优的知行合一,使网优自动化成为可能。
本次试点通过8个连片站点的改造和测试,对BTU的能力进行了验证:通过现有天面改造替换,测试了“挂上即走”的快速部署的能力,无需人工测量,天线工参和小区连接拓扑关系自动回传OMC,数据100%准确,平均每站的天线部署时长缩短近1个小时;在动态优化能力测试中,配合网优侧的智能算法,在长周期优化中智能识别出市场变迁、新开通地铁站等地理环境变化引发的网络优化需求;在短周期优化中动态识别出夜市、学校周边等人流分布变化的潮汐优化需求,并基于OMC输出的优化策略对BTU进行了动态调整,优化后试点区域单站日均流量由374.4G增至457.2G,部分优化区域的增幅超过60%;试点区域及周边站点的网络整体平稳,体验类、接入类和切换类等KPI指标保持稳定。
相关文章
- 中国移动上线北斗短报文富媒体功能 北斗短信进入“看得见、听得到”的新阶段
- 珠江潮涌迎盛会,中国移动数智护航十五运会开幕式
-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与教育部资源中心联合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计划
- 多项殊荣!中国移动亮相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 中国移动5G消息案例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品案例
- 在乌镇峰会尝鲜“AI+”生活 中国移动“硅碳融合”让科幻照进现实
- 中国移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三大品牌齐获殊荣
- 持续燃动行业市场,中国移动咪咕《琴岛奇遇》荣获“金海豚奖”金奖
- 中国移动智利合作伙伴论坛暨智利公司成立仪式成功举办,共绘中智“AI+数字丝路”新蓝图
- 中国移动可信数据空间连接器获得国际数据空间(IDS)认证
- 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召开 中国移动咪咕携行业共探“视听+体育”新路径
- 中国移动黄宇红:面向低空智联网的通感一体技术
- 中国移动举办AI嘉年华活动收获市民好评
- 中移金科炫彩可信人脸认证能力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 神眸携手中国移动以5G+AI智能影像技术护航2025长沙马拉松,为3.5万跑友定格精彩瞬间
- 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打造银发一族AI定制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