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机器人产业换挡提速 掘金智能制造新时代

2018-11-30 14:13:48爱云资讯

“几年后在城市运动公园你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保洁‘阿姨’是机器人、保安‘大哥’是机器人、足球‘陪练’也是机器人,这些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11月20日,西安经开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内,西安百思拓微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喆对前来参观的专家教授、企业家描述未来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机器代人是时代发展趋势,更是创新创业的风口。”王喆说。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为深度“掘金”智能制造新时代,西安经开区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与西安交大、新松机器人、深圳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合作建立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机器人研究中心,在机器人“学”和“研”方面加快部署;另一方面发挥民营企业市场敏锐度高、体制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各要素支撑,吸引一大批创新性企业聚集落户,已初步形成集机器人及部件研发、系统集成、展示应用、销售培训、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竞争力整体跃升。

自主研发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研发的双臂协作机器人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一些理念和技术在全球也处于先进水平。”王喆说,作为科技企业,只有抢占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才能赢得市场。

从军工企业到中科院下属平台,从学机电控制到从事机器人制造研发,深耕领域18年的王喆深知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2018年8月,带着自己多年的积累,王喆创办了西安百思拓微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新、尖”技术研发和推广。

在王喆的主导下,公司先后成功自主研发出四、六自由度以及二十四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开发出了BGA热风焊锡机器人、智能管家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又创新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臂协作机器人,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双臂协作机器人目前有专利申请授权、并且产业化落地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寥寥无几。”王喆说。

“我们研发的双臂协作智能服务机器人集运动控制、立体视觉、多传感反馈等前沿技术与一体,具有作业范围大、灵活程度高、协作能力强等特点。”王喆介绍,该公司研发的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匹配不同的工装夹具后即可实现多种操作,通过物联网、云端处理技术可快速构建智造产线、智能工厂。

西安百思拓微公司研发的双臂协作机器人在设计中还植入了“人工智能”基因,通过力觉、触觉传感系统让机器人与作业环境融合,实现双臂与腰、头部旋转间的相互协作,为人机交互打下基础。该机器人还拥有线示教、离线编程、语音等多种控制方式,方便操作和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因而我们的机器人用途比较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可将人类从单一频繁、高危极限等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王喆说。

深耕市场 培育机器人研发与实用人才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装备,也是改善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超出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4.7亿美元。

“西安机器人研发时间早,技术能力雄厚,但在人才培养上是短板。”西北兵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安工业大学教授权贵泰介绍,西安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在教学中使用到的机器人跟不上技术换代升级的步伐,不能满足科研教学之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理论水平强于技术能力。科研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制约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要创新制造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培养科研与实用人才。”王喆说,研发人才的培养可以让技术创新能力保持领先地位,而实用人才的培养则能提高机器人的普及率和使用效率。

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的王喆始终对行业的发展保持着一种理性的认识和前瞻性的布局。在他看来,以一个中小创业公司的能力去从事研发人才培养言之过早,但在实用人才的培养方面却胸有成竹。“我们正在与多所高校进行洽谈合作,通过提供设备和师资培训的方式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王喆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建设一个智能车间,一边进行先进制造产业,一边在实训中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在研发人才培养方面王喆也有自己的规划。他表示,目前西安一些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将智能制造纳入到了学科建设中。“这对我们机器人产业来说不仅是一个机遇,也搭建了一个平台。”王喆说,他正在筹划和几家高校合作,以“政府主导、高校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建设平台,将该平台作为教学、研发、试验基地,利用高校强大的科研师资能力与企业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的优势,让二者优势互补,推动科研成果转换,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研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总得来看,西安有好的科研教学机构,也不缺优秀的企业,但是他们之间的链接不够顺畅,这两者间需要搭建‘桥梁’,王喆无疑是最早吃这个螃蟹的人。” 权贵泰说。

布局未来 融入百亿机器人产业集群

“选择落户西安经开区就是看中了这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王喆说,西安经开区在装备制造、科技人才、产业配套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营商环境营造和“硬科技”产业的推进方面,已经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沃土。

梳理西安经开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无不体现着“依托产业、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理念。2017年10月,西安经开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西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地,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吸引了一批知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项目入区,抢占了产业发展先机。

2018年,西安经开区在中省市已有政策基础上,出台了《西安经开区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对企业落户、创新研发、专利技术、融资服务等情况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着力塑造政策叠加的“洼地效应”,使得机器人企业纷纷“逐水而居”,在经开区大显身手。西安经开区还重点围绕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三大路径推进构建产业体系。并以西安机器人产业园为载体,搭建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应用推广平台、展览展示平台,形成“一园多院四平台”支撑体系。

一系列利好政策叠加下,西安经开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救助、军民融合、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集机器人及部件研发、系统集成、展示应用、销售培训、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按照规划,到2021年,西安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应用推广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100个,引进及孵化企业100家,投融资规模100亿元,吸引高级人才100名,成为西部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百思拓微是经开区利好政策和营商环境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我坚信在这片沃土上会把机器人事业做大做强,为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做出贡献。”王喆说。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