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郁赛华:破解千行万业转型难题,释放行业数智化的真正价值

2025-08-07 18:13:14爱云资讯2082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以“无坝引水”的智慧化解了蜀地水患。都江堰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工程技术的创新,更在于对自然规律的系统性把握:在枯水季,堰能拦蓄河水,确保水源充足;在丰水季,又能让河水自动漫过,有效解决泄洪问题。

都江堰的工程奇迹,与今天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挑战何其相似,真正的突破点,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将技术与业务场景,乃至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正如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郁赛华所言:“AI时代的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一场涉及场景、流程、组织、数据和IT的长链路协同变革。”

这要求华为要能够构建一套既能“引水”又能“泄洪”的完整系统,既要提供领先的技术能力,又要形成久经验证的转型方法论;既要打造可复制的实践模板,又要确保解决方案能像都江堰的水利系统一样,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灵活适配。

01三层五阶八步”拆解数智化的复杂性难题

行业数智化的挑战,实际上来源于各行各业的复杂场景与技术的融合。“千行万业的企业,由于行业数智化水平差异、企业规模大小差异、加之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尽相同。”郁赛华说。

而AI与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复杂性,也带来了技术架构持续创新的难题。郁赛华认为,当前的挑战来自于三个维度:

首先,由于传统IT架构无法满足Al对算力、数据、实时性的高要求。最典型的就是企业数据分散于各类系统形成“数据孤岛”,而传统CPU架构在AI模型训练与推理的要求面前力不从心。

其次,服务体系的转型挑战更为艰巨,因为传统的“故障修复+项目交付”模式已无法适应数智化全旅程的需求。企业亟需以数字化平台为底座,打通线上和线下的系统化服务,并且还要兼顾不同区域、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对高品质数智服务的获取。

最后,人才技能的缺失也不容忽视,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跃迁在所难免,传统岗位需要叠加AI技能的趋势也已非常清晰。

面对这些挑战,华为的应对之策正是一种系统重构的思维。在华为定义的“三层五阶八步”方法论中,“三层”定义了智能业务、AI开发与交付、智能应用运营这些数智化转型所触及的层次和深度;“五阶”明确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的重构顺序;“八步”则从目标设定到持续运营,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在笔者看来,这套方法论与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颇有通之处,创新的本质很像是将固化的雕版拆解为可复用、可重组的活字单元。

比如在技术落地层面,鲲鹏、昇腾可提供算力“活字”,5G、数据通信与F5G光通信等构成联接“活字”,全闪存存储则成为数据“活字”,这些不同的“活字”单元,通过华为系统化的重构,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形成了既能满足大型企业的复杂需求,也适配中小企业的轻量化应用的一套完整逻辑。

02三个转变释放行业数智化的真正价值

当然,在AI技术加速渗透的背景下,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这让任何数智化服务都不得不随时做出改变,以适应更深层次的需求演进。

郁赛华表示,“华为提出,‘三个转变,升级服务体系,成为客户数智化旅程最信赖的伙伴。’帮助千行万业释放行业数智化的真正价值。”

第一个转变,面向客户服务,从“保障型服务”迈向“全生命周期服务”。

这其实已经超越了传统服务的范畴。比如,在咨询规划阶段,结合行业Know-How(如金融风控、医疗影像AI)提供定制化转型蓝图;在持续运营上,利用AI运维工具实现主动预防性维护。再有典型的“卓越护航计划”,面向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配置260+专属的服务团队;以及80+专职的服务架构师,助力客户跨越技术鸿沟,持续追求卓越。

第二个转变,面向服务体系,迈向“线上线下融合”。

华为O3平台集成了30年交付经验,通过AI实现“知识找人”,为伙伴提供一站式工作台。同时,“星星点灯计划”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及用户,联合伙伴构建深入地市/区县服务网络,提供全周期一致性服务,让客户获得良好使用体验;实现地市服务运营中心100+,区县授权服务中心900+,覆盖全国2700+区县,既保证了技术支持的广度,又确保了服务响应的速度,真正意义上让“AI平权”看到了曙光。

第三个转变,面向合作伙伴,从“项目合作”迈向“联合创新”。

最大的变化是华为将合作伙伴从“技术执行方”升级为“联合创新者”,构建共生型生态。并建立服务产业联盟,联合开发50个创新方案,比如与科大讯飞共建的“飞星二号”智算平台,就是这种联合创新的典范。华为还提出的“与伙伴深度协同”并非简单的技术合作或项目分包,而是通过组织融合、能力共享、价值共生,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共同体。

客观地说,三个转变的底层逻辑,是华为对“AI走深向实”的深刻洞察,也带来了在行业场景中一系列的成果。

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华为的“汽车制造研发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广汽、长安等车企实现研发效率提升30%;在数字政府领域,联合上海数据集团打造了天机平台,融合分析效率提升了50倍。

在天津,华为天津政企业务总经理叶紫阳也表示,华为助力天津港打造了全球首个智慧化的无人低碳箱码头,为世界港口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天津方案”;与天津能源集团共同建设了智慧供热系统,过去四年平均每年节能率超过10%;为渤海银行构建了湖仓一体系统,显著提升了风控领域反欺诈等业务能力。

这些落地案例都证明了,将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才能释放行业数智化的真正价值。

03“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是面向所有企业的数智化平权

当前行业所需的数智化服务需求,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大型政企需要定制化的深度服务,中小企业渴求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偏远地区的企业则面临服务可达性难题。

郁赛华指出,华为之所以提出“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的本质,目标是助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轻松实现数智化转型,让每个企业都能平等获取数智化能力。

那么面对千差万别的行业客户,华为如何实现“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的愿景?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华为构建的差异化服务能力矩阵。首先,华为通过"三大市场"战略覆盖全量客户需求:在政企市场联合携手行业伙伴推出旗舰行业解决方案,在商业市场推出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分销市场打造易买易卖、易装易维、易学易用的“6易”产品。

其次,华为通过“研、营、供、销、服、管”六大核心能力的系统化构建,确保了服务的高品质和一致性。更积极携手伙伴打造行业标杆+广泛复制。例如在交通行业,将天津港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秘鲁钱凯港,就得益于这套标准化又灵活的服务体系。

最重要的是,华为以“规则、秩序、激励、平台”为纽带,系统化构筑良好的合作氛围。扩大集成商从1350家至2500家,认证工程师从1万增至2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服务能力的几何级增长。

正如郁赛华所强调的,“华为的使命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带给客户。”当千行万业的企业按下数智化转型的“快进键”时,“伙伴+华为”体系将确保时刻为客户竖起指引方向的航标。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