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双增!联创光电2025中报盈利韧性凸显,彰显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5-08-27 09:22:48AI云资讯1885

8月26日,联创光电(600363.SH)披露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6.51%;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5.18%,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激光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归母净利润达1762.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00.58%。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业务结构优化与市场拓展,有效推动核心业务的稳步增长和整体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报告期内,产品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0.3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84%,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

激光业务: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全球化布局加速

联创光电深化“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战略。上半年,激光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415.40万元,同比增长264.80%;归母净利润1,762.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00.58%。在技术端,公司不仅在高性能尾纤LD泵浦源、万瓦级准单模连续光纤激光器、千瓦级窄线宽保偏光纤激光器和轻量化泵浦源等器件方面取得突破,而且在全天候无人值守激光反无人机系统项目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具体来看,“光刃系列”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完成多项性能升级。其中,光刃-Ⅱ某型系列首创中型皮卡尾箱承载一体化方舱设计,将部署效率提升40%以上;通过自主选型与光学系统深度耦合,其跟瞄精度较同类产品提高约15%;同时,自主完成外观设计并通过研究院认证,设计成本下降30%。另一型号光刃-Ⅱ系列则创新采用主次镜扩束方案,通过数值仿真优化镜架材料与结构匹配,使到靶功率密度稳定性提升20%;同时,首创电源与热管理协同算法,确保大功率输出时的系统稳定性,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市场端,公司携光刃系列亮相全球最大防务展——阿布扎比防务展,加速整机产品全球化布局,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行业地位。

高温超导业务:聚焦“3+N”产品矩阵,商业航天赛道实现重大突破

高温超导板块,联创光电围绕感应加热、磁控硅单晶生长和可控核聚变三大应用场景持续迭代。感应加热领域完成极型、大型及中小型设备标准化设计,并推出新型永磁感应加热样机;磁控硅单晶生长炉方面,光伏级超导磁体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子级磁体完成关键部件研制;高温超导聚变磁体方面,公司完成“星火一号”工程磁体线圈及总体设计、验证线圈及制冷方案设计,并完成全产线设备汇总及工装试制。

值得一提的是,联创光电正进一步将高温超导技术拓展至商业航天领域,逐渐形成“3+N”产品矩阵。目前,商业航天正探索“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运载火箭”的发展路线。该技术一旦成熟,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发射频次,还将大幅降低整体发射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大功率超导磁体因能够提供高速电磁推力,被视为电磁弹射技术的关键环节。

上半年,联创光电成功中标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大功率低温制冷系统与模型超导磁体”项目,该项目试验中心是国内首个采用基于超导磁悬浮技术路线的电磁发射技术验证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公司已围绕强脉冲电磁干扰抑制、动态稳定性控制、轻量化低温系统等开展研发,积累极端环境数据,实现了工艺-系统-应用的协同突破。

“同等起飞质量情况下,电磁发射运载火箭可携带的卫星载荷翻一倍以上,单次运行只消耗电能,发射成本低,并且发射轨道无需维护,可实现高频次发射。”试验指挥负责人表示,该项技术成熟后可以全面满足我国大规模地轨小卫星星座组网、补网和定制化发射需求,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和航天强国建设。

智能控制器业务:产品升级与技术突破并行,夯实发展根基

在智能控制器板块,联创光电持续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上半年,公司Vcsel红外激光封装器件获得安防龙头定点;首创的超强安规光耦在储能行业成为标准并广泛应用;同时,中大功率工业车辆驱动器解决了复杂工况下的安全与效率问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联创光电已积极开展第三代碳化硅电机驱动控制器、车辆电池管理控制器、超薄显示总成及超高压微型化光耦等前瞻性项目,夯实技术迭代基础。同时,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上线SAP系统,通过梳理优化主计划管理流程以达到强化中长期供需平衡的目的,实现销售交期快速准确响应,提升制造效率并降低单品成本,在收入承压情况下保障利润稳定。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联创光电开辟中长期发展新增长极

联创光电表示,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聚焦激光与高温超导两大未来产业,推动高效技术迭代与行业变革。

当前,高温超导技术在多个领域正迎来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起步阶段。按照规划,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在2028年建成首条高温超导电磁弹射试验线;而“星火一号”一期工程则计划2029年底完成装置建设,并在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联创光电已深度介入高温超导技术产业化进程。

面向未来,随着高温超导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逐步落地,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依托前期扎实的技术布局与持续迭代的创新产品,公司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在高温超导这一高潜力赛道打开广阔增长空间,在推动行业变革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业绩的高质量增长。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AI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