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商汤科技:AI助手上线,逛馆告别“人挤人”

2025-10-21 21:21:15AI云资讯1489

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设有近 20 个展厅——

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宝藏展馆”,这里以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叙事生动的陈列,为观众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史。

以前逛展,不少人都曾遇到过困扰:想直奔青铜馆却在楼层间饶了远路;想近距离欣赏大克鼎,要排队半小时才能靠近;好不容易找到目标展柜,又看不懂文物的背后故事……

现在不同了!近日,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与商汤科技联合打造的AI客流智能中枢与AR+AI导航平台全面上线,该项目深度覆盖上博东馆数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游客打开手机,就能一键开启AR实景导航;场馆管理者可实时查看各展厅动态刷新的客流数据,进行管理和调控。

此等规模的项目落地成功验证了“AR+AI”融合模式在文化场馆的管理与服务价值。

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上海博物馆 “智慧3M 体系(智慧保护AIM、智慧管理BIM、智慧服务CIM)” 的核心应用之一。

几万平方米的博物馆

AI如何破解空间大+人流密集难题?

对于体量庞大、空间复杂的文化场馆而言,“观众迷路难导航、讲解资源分配不均、热门展区拥挤限流” 是长期存在的行业共性痛点。

针对上博东馆展区面积大、展馆与展品数量多、人流密度大的运营难题,商汤科技与上海博物馆密切协同,将前沿的视觉 AI 能力、AR技术与文博场馆的服务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 “管理高效、服务精准、体验便捷” 的智慧运营体系。

通过厘米级室内定位、AR实景导航、全域客流量精准统计与可视化管理、算法推荐个性化导航等能力,破解了观众 “逛馆易迷路、热门展区排长队、观展茫然无方向” 的参观痛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汤方舟为场馆装上“智慧大脑”

客流管理更从容

在运营管理端,商汤科技的AI客流智能中枢如同为场馆装上了“智慧大脑”。

该平台基于商汤方舟高精度视觉AI算法,依托高清视频流与服务器集群形成的感知与算力底座,通过微服务架构与动态调度机制,可在多算法并行条件下实现秒级解析与刷新。

通过精准统计实时进场、出场及在场人数,平台可以实时生成展厅级、甚至展柜级的人流密度数据和1~10分钟颗粒度的热力图,为场馆提供可视化管理依据。

当某区域出现人员过度聚集风险时,管理者只需看一眼屏幕,就能清晰掌握哪个展厅拥挤、哪个展柜前停留的观众最多,从而助力安保人员提前介入疏导、实施动态限流。

结合历史客流数据,场馆工作人员还能优化排班方案,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不仅让高峰期观众平均等待时长大幅缩短,更使场馆单日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采用结构化属性识别与去标识化处理技术,在确保客流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严格保护游客隐私,严格遵循国家数据安全规范。

“路痴”福音

解锁你的口袋看展“智能管家”

在观众服务端,AR+AI导航平台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依托厘米级视觉定位与三维空间重建,观众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上海博物馆”—“AR导航”即可实现实景导航,精准定位目标展区、文创商店,以及休息区、饮水点等服务设施,彻底告别“找路难”。

更智能的是,平台会结合预约、客流与AR导航行为数据,构建动态智能推荐机制:

通过对人群画像、历史轨迹和实时拥堵情况的综合分析,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观展路径推荐——为亲子家庭推荐互动性强的展区,为文物爱好者规划深度品鉴路线,还能引导观众避开人流高密度区域,有效减少无效步行,极大提升观展舒适度,也一定程度上优化场馆运营效率,实现 “拿起手机即走即看即听” 的智慧观展。

微信小程序“上海博物馆”-“AR导航”为观众提供AR导航服务

目前,这套AI客流智能中枢与AR导览平台已深度融入上博东馆 “智慧 3M 体系”,精准契合了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中关于通过智能化“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提升文娱生活服务品质”的战略部署,展现了科技赋能文化消费的广阔前景,也为推动智慧文旅和城市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标杆项目。

商汤科技以原创 AI 技术推动文化科技领域创新发展,为公众带来更便捷、生动的文化体验。未来,商汤科技将持续拓展 “AI+” 的应用边界,把成熟的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延伸至更多场景,为更多管理者破解运营难题、提升管理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科技创新与行业智慧升级。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