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
2018-11-20 09:53:22AI云资讯882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教育治理、教师队伍等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助力教育流程重组与再造,推动教育生态的演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人技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深刻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将全面改变教室形态,课堂教学环境、校园环境等都将深刻改变,线上线下一体、课上课下衔接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将全面普及,人工智能(AI)与人类智能(HI)的高度协同,可大大增强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为实现泛在学习提供良好支持。
人工智能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人工智能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技术在支持学生学习、个性化发展与思维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人工智能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可根据学生特定的学习需求生成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案,并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高度智能化的学习过程跟踪服务。
人工智能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很快人工智能技术将直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教学内容。同时,人工智能正倒逼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将得到加强,推行跨学科内容整合成为必然趋势,比如STEAM教育等已经呈现出这方面的典型特征。
人工智能改变了教学评价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过程化教学评价,使评价手段更加丰富、评价过程更加科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评测系统的协同,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诊断,并配之以及时精准的学习干预,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的规模化与个性化统一。
人工智能显著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将让管理服务更聪慧。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可有效支撑教育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立足教育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建模、智能分析和系统化的分析,实现教育教学决策的科学化、资源配置的精准化。
人工智能全面改变了教师角色。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教师角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工智能不会直接取代教师,但通过“人-技”结合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德育和能力培养等工作。智能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发生巨大变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师能力标准将被重新定义,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将全面更新。
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作用机理、实施路线、师资力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高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学科支撑,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早日实现。
相关文章
- 优刻得参加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大会
- 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添发展新引擎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 深信服成唯一包揽三项第一厂商
- 践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容联云助力某消金“客服智能体”落地
- 相聚上海,共赴智能之约!昇腾AI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三大亮点抢先看
- 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 高校行活动圆满收官!
- 老板电器入选首批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树立AI转型可复制标杆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 工业富联AI低代码平台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
- Canva可画入选 2025年服贸会“人工智能+” 示范案例, 展现 AI 赋能服务贸易新实践
- 甲骨文与OpenAI达成3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协议 或将重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未来
- 重磅发布 | “人工智能数据沙盒伙伴计划”亮相2025服贸会
- 中国联通全面承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
- GTI发布全球“人工智能+”产学研生态合作倡议:深化融合创新,共促AI普惠
- 深度契合人工智能+与智能网联汽车主题,懂车帝智博会系列活动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