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终端纷乱涌入急需标准引路
2019-01-09 09:24:40爱云资讯514
2018年末,在GSMATSG终端工作组第34次会议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人工智能(AI)终端标准立项,获得大会全票通过。
这是一次标准立项,而非标准通过,为什么却被产业界视为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据Gartner预测,到2022年,80%售出的智能手机将拥有设备端的人工智能(on-deviceAI)。但是,若想全面促进全球AI终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AI终端标准不能缺失,这就是此项标准立项获通过的意义所在。
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相继推出了加载AI应用的智能手机产品,随着手机厂商纷纷将AI设为卖点,有企业将软件功能的改变渲染为AI能力的消息也不断被爆出。拿在手里的是不是AI手机?消费者深感迷惑。
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研究测试中心总经理李宝荣认为,当前阶段,能被冠名为AI手机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深度学习的算力,二是加载了深度学习的应用。也就是说,AI手机必须有终端侧的智能,能在手机本地进行深度学习的推断或训练。
“这就是所谓的on-deviceAI,这个定义将AI手机和单纯利用云端能力提供AI应用的手机类型区别开来。”李宝荣说,“它的重要性在于为AI手机提供了判别方法,是AI手机标准化的基础。以这个定义为基础,就可以进一步规范对芯片平台的要求、规范手机深度学习能力如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等能力的要求,以及AI应用的要求等。”
而中国电信的两版白皮书,所做的就是这类工作。2018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在业内首发《AI终端白皮书》,率先为行业给出了AI手机的定义,《全网通AI手机白皮书2.0》,又进一步升级了AI应用要求。在通信行业资深人士柏松看来,中国电信的两版白皮书就是“AI终端标准项目”的关键解读。
虽然AI终端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但相关企业纷涌而入,与泛智能硬件的交互已越来越频繁,电信运营商的引导和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
李宝荣认为,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和利用5G提升AI终端性能是运营商乃至整个通信业的两大重点研究方向。芯片等产业链的相继成熟为终端侧智能的发展备好了条件,业界早就认识到终端智能化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李宝荣强调,尽管对终端侧AI能力的要求逐日提升,但网络侧对AI手机的辅助和协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通信网络在AI终端发展大潮的推动下需要不断增强对计算和存储资源分配和调度的能力,发挥大型操作系统的作用。
比如,受限于电池技术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手机在运行AI功能时消耗较多的电量,将使得手机续航时间的短板更加突出。而将手机AI的计算负载转移至网络侧、将业务平台下沉到网络边缘,便可以让AI手机在计算和数据缓存时,速度加快。
“市场潜力越大,竞争者越多、业态越复杂。”柏松说,“但手机厂商或其他类型的终端企业,只要使用通信网络,都首先要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进行测试、连通。因此,电信运营商对AI终端的发展思路,对产业影响甚大。”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政策发布,九科信息积极响应并领跑国央企AI Agent商业化落地
- 腾讯与港中大签署合作框架安排 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合作与科技人才培养
- ISC.AI 2025任贤良:以创新与共治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县域分论坛,杨作兴博士与陈宏铭院士对话科技点亮乡村振兴
- 研极微获WAIC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乡村振兴奖」, 神眸“芯”版图发展AI+县域场景
- 谷歌Gemini人工智能推出全新引导学习模式
- 海纳A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入选中小企业协会推荐AI解决方案
- 国内首期人工智能审计专家认证培训班成功举办
- 慧博云通受邀出席2025中日经济交流研讨会,共探人工智能助推产业发展新路径
-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本地运行
- 苹果组建全新AKI团队研发类ChatGPT人工智能搜索工具 力图重振苹果智能
- BS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 润和软件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
- 壹心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麦思AI战略合作,守护千万家庭心理健康
- 星辰聚智·才启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 天罡智算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算力创新驱动智能时代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