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画作第二次上拍,苏富比能否再分AI一杯羹
2019-02-27 15:13:43爱云资讯713
AI 创作的油画《埃德蒙·贝拉米肖像》(Edmond Belamy)
今年春天,伦敦苏富比将在迎来又一件人工智能艺术品。由德国艺术家马里奥?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发明的艺术装置《路人记忆一号》(Memories of Passersby I )将于3月进行拍卖,这是第二件在世界级拍卖行进行竞拍的 AI 艺术品。
“路人记忆 1”(Memories of Passersby I )
AI的创造者德国艺术家马里奥?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克林格曼是在艺术中使用AI技术的先驱,曾为艺术界贡献了不少模型。他的作品曾在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摄影师画廊和蓬皮杜中心等展出。在 2018 年,他获得了 Lumen 奖,该奖项旨在表彰使用科技创作的艺术品。
德国艺术家马里奥?克林格曼(Mario Klingemann)
据了解,“路人记忆 1”由一个内置 AI 计算机“大脑”的木制餐具柜,和上方连接的两个屏幕组成。计算机通过实时工作,将一系列想象的男性和女性的扭曲面孔投射到屏幕上。
和过去市面上由人工智能“创作”,却最终由人为干预挑选、策划而成的艺术品(包括《爱德蒙·德·贝拉米肖像》)不同,“路人记忆 1”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其“实时创作性”——当观众正在注视屏幕的时候,肖像流也正在被 AI 无穷无尽地生成出来;这些画作是独一无二、转瞬即逝的:没有任何两张画像是相同的,且一经显示永远不会再重复出现。
《路人记忆一号》屏幕上呈现的画作由AI通过学习数据库中来自17-19世纪的数千幅肖像画而成。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神经网络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尝试,在短时间内持续生成高分辨的图像也并非易事,克林格曼也表示这是创作过程中最难攻克的问题。
“《路人记忆一号》未来即使没有我的参与也能够不断创作出新画面,”克林格曼表示:“我希望当观众看着一张张转瞬即逝的脸时,能够产生与我相同的情感。”对于能够参加大型拍卖,克林格曼也是相当惊喜;“在拍卖会这样一个公共场合展示我的作品,并得到来自观众的反馈令人期待。”
克林格曼还指出,AI 的运行程序是加密和受保护的,他人将无法复制,或是获知这一装置的“秘密”。
据悉,目前该装置全球共有三个版本,苏富比则是在西班牙马德里一家私人美术馆中发现了《路人记忆一号》。与许多质疑人工智能艺术的独创性和深度的声音相反,拍卖行也将该艺术装置视为开辟新领域的第一步。
“当代艺术的特性就是不断打破边界。”苏富比的当代艺术专家Marina Ruiz Colomer 给予了这一艺术品很高评价,“人工智能艺术是最新的创新,在艺术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克林格曼的作品屹立在我们这个领域的令人兴奋的新纪元边上。”
AI艺术已经有50年左右的历史,过去,用电脑来“生成”艺术的人们必须写下代码,指定所选美学的规则。如今的AI艺术运用算法能够自己学习审美。然后,它们能够根据生成对抗网络来生产新的图像。
Anna Ridler创造了独特的数据组来训练她的模型,比如拍摄成千上万张郁金香的照片,然后训练AI生成郁金香根据比特币价格浮动而“开花”的视频。
Sougwen Chung基于自己的画作来训练AI,让它将学到的风格转化到她身旁的机械臂上。结果是一种“画笔的二重唱”,艺术家和她的机器之间自发的互动。
Kyle McDonald是一个将AI运用于舞蹈的艺术家。
当然,也有在文本和声音上探索AI的艺术家。Ross Goodwin就是其中之一。他研究文本和计算的交集。在Goodwin的最新作品中,他驾驶一辆黑色轿车上路,轿车和相机、扩音器、电脑相连,“吐出”像超市收银发票那样无止境的数据。“这个项目背后的理念在于让轿车像一支笔那样写出小说,”Goodwin说道。车外的风景、车里的声响、时间和空间都被输入AI,然后将其转化成小说。“当你阅读的时候,你正在成为作者,因为文字的背后没有人类的意图,”Goodwin表示,“你开始将意义投射其上。读者成为了作者。”
Goodwin用AI写小说,将轿车变成一支“笔”
机器是否可能拥有创造力?机器具有创造力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最终,AI与我们的竞争总是迫使我们做得更好,”克林格曼说道,“从而让人看清是什么让我们人类与众不同。”
一般而言,艺术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由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决定以外,还常常在乎于作品是否有创见性(创新价值)和稀缺性。作品《埃德蒙 · 贝拉米肖像》的创新价值和稀缺性是构成其价格的重要组成,毕竟是人工智能作品的第一次拍卖,会形成广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出现高价也就不奇怪了!
未来的艺术家职业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的绘画创作所取代,最终影响到艺术家的生存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老师认为,目前看来应该不会:因为,当遍地都是人工智能作品时,就会更显出艺术家徒手创作的艺术特色的珍贵。艺术家手创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思想创意也许比采用各种间接工具的创作都来得更加灵活和富于改变。
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上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作品,其创新价值或许会逐渐递减,稀缺性会减弱,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多姿多彩,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将会有更多的提升。
而这次苏富比人工智能作品也许将因为技术的成熟,可能将创出新的“天价”;也可能因为它只是“第二幅”AI作品不如第一幅价格高。
不管怎么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关文章
-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本地运行
- 苹果组建全新AKI团队研发类ChatGPT人工智能搜索工具 力图重振苹果智能
- BS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 润和软件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
- 壹心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麦思AI战略合作,守护千万家庭心理健康
- 星辰聚智·才启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 天罡智算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算力创新驱动智能时代新局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启信宝数据洞察: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潜力逐步显现
- 思特奇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构建人机共生新生态 引领企业智能变革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液冷算力新标杆!科华数据联合沐曦股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发高密度液冷算力POD
- 印象笔记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磅发布AI原生产品
- 让AI更简单!超云携首发新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阿里巴巴:你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交通银行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