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智能专利布局看AI独角兽发展潜力
2018-04-25 14:40:50爱云资讯1046
工业4.0席卷全球,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的尖端科技,站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风口。身居全球AI企业技术落地领先位置,国内诞生了一大批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诸如仓储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刷脸支付软件等智能产品也不断被研发、迭代,而这背后是无数创新和专利的凝结。
核心专利 中国领跑世界速度
据乌镇智库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美欧新增AI企业在全球的比重,中国占23.47%,仅次美国位列第二。
在专利数上,中美两国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2012-2016年,中国专利数平均每年增速为43%;美国增速为21.7%,其中2016年达到最高水平,增幅达32%。人工智能领域初步形成中美“双雄”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在汉字识别、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技术方面世界领先,但在其他细分领域上,仍与国外同行存在一定差距,如芯片、GPU、操作系统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不仅是技术攻坚战、资本战,更是专利战。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都在加紧布局专利,争取抢占知识产权高地。这其中,旷视以600余件授权及在申专利暂时领跑。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旷视科技Face ++拥有国内外在申及授权专利超过600件(70%为发明专利),其中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40余件,国内已授权专利169件,无论从专利申请总量还是授权量来看,旷视科技始终领跑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是人工智能行业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之一。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站
信息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站
据悉,旷视科技的知识产权团队正式建立于2015年旷视启动推动技术商业化之前,但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在团队仅有30人时,旷视科技CEO印奇便已经着手准备知识产权团队的建立。公司管理层高度的产权保护意识,使得旷视建立并完善了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可观的创新成果。
综合转化,深化产品落地应用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创新如果不能应用到产品,落地到场景,那实际上并不能带来核心的商业价值。旷视一直深谙此理,自成立以来从未停止对于应用场景的开发和探索,并持续保持着核心专利的高产,而专利则能为创新转化保驾护航。旷视一直注重核心专利的运用和转化,深耕金融安全、城市大脑和手机智能几大业务板块,使知识产权得到能够高效地服务于产品和实业。目前,旷视的全部产品基本上均转化于自有的专利技术,每种产品的背后都有几十项甚至上百项的专利支撑,拥有超高的专利应用转化率。
以MegEye-C3S为例,它是基于最先进的FPGA技术,将多种人脸检测、视频结构化技术嵌入视频监控前端,研发出的新一代可全帧率、全画幅进行人脸检测的智能人像抓拍机。在1080P高清视频格式下,C3S可实现对30FPS全帧率、全画幅的人脸实时监测和抓拍,尤其适用于人流密集的通道和出口。目前C3S已在2017厦门金砖峰会、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多个国际级活动安保工作中得到实用,并获得了公安部的高度肯定。
此外,例如“基于大规模图像数据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及人脸识别方法”、“一种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一种人脸图像的性别标注方法及人脸性别检测方法”等发明专利,被广泛应用于旷视智能商业、智能安防以及智能硬件产品体系中,落地于各种企业、商店、楼宇等场景,为用户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根据最新公布的《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到2035年,将形成中国牵头组织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初期布局,提升在全球若干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旷视科技将一如既往专注于创新,做高价值专利的生产者,助力国家大科学布局。
相关文章
- 中国移动和华为AI核心网荣获GSMA AMOs“亚洲最佳人工智能创新奖”
- 全球首批!安脉盛跻身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MINDS领袖阵容
- 卓尔数科入选《武汉市人工智能新锐企业TOP50》
- 智象未来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创新典范
- 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发布AI危险性报告:AI模型为达成目标不惜突破道德底线
- 中国电信柯瑞文:发挥WBBA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宽带融合发展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九月在安徽合肥召开——同期将举办人工智能与消费电子展
- 首期人工智能特训营正式开营:聚焦行业模型培育与投资
- 博原资本携手银河通用成立“博银合创”,加速具身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自动化
- 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五岳杯”量子计算专项赛启动丨玻色量子协办
- 每日互动参编的《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正式发布
- 极光GPTBots成功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
- 鞍山钢铁携手用友打造“鞍云智鼎”AI大模型平台,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
- 众数信科携手厦门理工推出“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微专业
-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预测:受推理需求驱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加速器市场规模2028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
- Meta签署新地热能源协议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