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人工智能比武场,上海要做AI深度应用场景先行者

2019-08-22 16:59:33爱云资讯

从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提出至今已有63年,其间经历了三起两落。伴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大量数据,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突破,人工智能再度迎来飞速发展期。

在这一轮复苏中,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技术,而是作为通用技术得到更广泛推进。AI+教育、AI+医疗、AI+制造、AI+交通、AI+金融、AI+安防……大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面世,并已成为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决胜场。

201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应用驱动”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应用迎来政策红利。

去年12月,上海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并先后公布了两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揭开了人工智能改变城市生活的新篇章。

赋能生活,培育智慧城市新动能

人工智能的最大活力在于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的目标正是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上海率先运用,促进人工智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转型发展新动能,在全国率先形成以AI深度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

去年12月12日,上海首次采取“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征集10大场景、19个具体点位的AI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了12个首批试点应用场景,聚焦AI在教育、医疗、制造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开放应用场景。首批应用场景吸引了全球170多个解决方案,涉及美日荷法等国,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均参与到上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中来,贡献“AI智慧”。据悉,首批12个场景将以1年为建设周期,开展建设工作。

已发布的一系列场景基于民生领域的实际瓶颈问题,抓住了突出矛盾和难点,从回应市民诉求、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因地适宜地提出需求,创造智能、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以“AI+医疗”场景之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十院)为例,十院的每年要接待41万名左右的患者,极值曾达2900余人次/天,急诊量非常大,患者挂号、就诊、付费排队时间长非常不便,因此AI企业为十院定制了涵盖4000多种专科疾病智能诊疗平台,实现为患者在45秒内就实现免排队挂号、精准问诊、建议检验、自动分诊等操作,有效减轻了急诊压力。十院还在眼底筛查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借助AI影像识别能力进行眼底筛查,通过观察人视网膜上的血管的分布和状态,直接评估其全身血液循环的健康状况。从而,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慢性病均可通过该技术监测。据介绍,目前AI眼底筛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6%以上。

长阳创谷则是“AI+园区”建设的一例。今年6月11日,长阳创谷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正式揭牌,标志“AI+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园区内多项AI服务平台正式向公众开放。目前,长阳创谷逐步形成了以“创新平台+技术支撑+创新企业+场景应用”四位一体的“双创”生态,集聚了AI-Link、新氦科技体验空间、百度(上海)创新中心、埃森哲中国数字创新中心等,构建AI新技术实验场,助推攻克技术难关。长阳创谷园区管理方表示,园区正在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建设成以“AI+”园区为主要特色的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点。

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也已于7月2日正式发榜。第二批场景需求征集发布以后,吸引了近200个不同行业单位的响应。经筛选确认,最终有28个场景脱颖而出,重点围绕10个领域、34个具体方向。

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呈现出四大特征:紧扣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打造综合性人工智能应用集聚区;带动性强,突出“大场景”落地,赋能上海地铁、公交、垃圾分类;突出高端引领、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及着力破解痛点问题,实现“AI+”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助力降本提质增效。

其中,垃圾分类成了被热议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之一。该场景需求内容包括可以进行生活垃圾图像采集和识别、智能提示投放分类垃圾桶的生活垃圾AI智能识别报警;帮助不同种类生活垃圾清运车自动识别分类垃圾桶并进行收运,并能识别湿垃圾杂质的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可通过机械手抓取各种形状的垃圾并放到不同的回收处理装置中,判别垃圾批次质量的生活垃圾自动分类;以及解决居民不能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问题的GPS垃圾回收机器人。

未来,上海市将围绕“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加速人工智能在金融、交通、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形成国际化的人工智能大都市。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60个AI深度应用场景、6个创新应用示范区,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促进产业发展,构筑智能经济新品牌

人工智能应用的开放,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迭代提供了落地可能性,以应用促产业、以产业带应用的态势将更加显现。

以第一批试点应用场景为例,在场景方和解决方案过程中,很多场景方和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比如:临港与图森未来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级“洋山港智能网联集卡的港铁联运枢纽”应用示范;肿瘤医院与腾讯建立了上海首个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与云从科技,共同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未来银行”新理念;市西中学组建学生AI芯片工作室等;第十人民医院组建临床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等。

为匹配社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于4月25日发起设立,首批发起成员包括仪电集团、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深兰科技、优刻得、智臻智能、第一太平洋科技集团、微软亚研院(上海)、ABB等22家单位。目前已有55家单位加入联盟理事会,百余家人工智能不同领域的单位成为联盟会员,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研发第一梯队的企业几乎尽数在内。

联盟将致力于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和集聚,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本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逐步建立起活动交流、信息共享与数据资源合作的公共服务机制等。

据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介绍,联盟理事会作为核心机构,分行业领域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围绕“赋能、创新、合作”三大主题,在产业推动、应用使能、人才集聚、智库研究、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提高上海乃至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努力将联盟打造为海内外人工智能交融合作的平台。

激发头雁效应,打造智能上海新标杆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全球科创中心,人工智能是其核心突破点之一。作为超大城市,上海具备得天独厚的数据、应用场景、人才、科研等优势。比如,上海在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积累了海量数据,已建成法人库、实有人口库和空间地理库三大基础数据库;同时具备千兆宽带、窄带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5G建设的热潮也正在兴起。在应用场景方面,上海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环境开放,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天然试验场。上海科教资源集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纷纷加大投入布局的力度;上海集聚了全国1/3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在集成电路、计算机视觉、脑智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现阶段,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呈现聚集态势,下一步将围绕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等重点创新示范区为引领,杨浦、长宁、闵行、静安、松江、宝山等各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微软、亚马逊、BAT、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在上海布局;商汤、寒武纪、云从、地平线、云知声、达闼等独角兽企业落地发展;依图、智臻、优刻得、深兰、乂学、流利说等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加快成长;极链、图麟、西井、燧原、氪信、虎博等初创企业迅速壮大。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根据上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上海将进一步推动AI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上海率先运用,开创智慧城市各领域应用百花齐放新局面。通过推动应用场景建设,激发AI技术创新源动力,促进AI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带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8月29日至31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在浦江两岸拉开帷幕,以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的姿态静待来宾,届时将向海内外展示场景建设的阶段性成效,带来多个应用场景新技术、新产品、新观点。上海将把握机遇,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嵌入城市生活的脚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