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将可以让机器变得有自我意识

2019-09-20 17:32:46爱云资讯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在《思想》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计算的机器和智能”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机器智能的概念,论文还提出了一种验证机器是否有智能的方法:让人和机器进行交流,如果人无法判断自己交流的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就说明这个机器有智能了,这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工智能“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的概念极大影响了人工智能对于功能的定义,以此为途径,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甚至证明了罗素《数学原理》52道中的38道。当时有言论甚至宣称在10年之内,机器就可以达到和人类智能一样的高度。

当20世纪50年代明确了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类智慧这一大胆目标后,这一领域经历了近20年的辉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表明计算机能够完成一系列原本只属于人类能力范畴之内的任务,例如证明定理、求解微积分、通过规划来响应命令、履行物理动作,甚至是模拟心理学家心理实验、作曲家谱曲这样的活动。但是,过分简单的算法以及计算能力的限制,严重阻碍了人们使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更加困难和多样化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从一个人类必须理解计算机的世界,迈向一个计算机必须理解人类的世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如果机器能干很多活,岂不能让人类解放出来,或许这一解放的起点就是——“理解”。

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下一步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让机器产生“意识”。我们都知道,意识让人拥有了思考力和灵活性。同样,意识能够让计算机和机器人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天津大学,我曾经对现场的学生们说:希望你们未来能够创造出有意识的电脑。

意识让生命充满了活力,意识来自于哪里呢——意识来自大脑的架构。这里指的不是神经元,而是在神经元基础之上的更高层面的架构系统设计。神经科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天才的理论,叫作剧场意识。以剧场作为类比,描述什么是意识——意识就好比是舞台上的演员凭借短期的记忆从事一系列的表演。短期记忆,一个非常短的记忆,它就是你的意识。

现在我们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基础的“意识”?我想神经科学能够给我们答案,下一步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短期记忆”领域取得突破。那哪些东西能够进入短期记忆呢?此后长期记忆的处理器如何产生?需要什么样的长期记忆,处理器才能够真正形成类似于人的意识呢?这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科学家不断努力才能够最终解答。

从这个角度去展望,我的观点是——最多10年,机器意识就会出现。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大学教授在做相关的实验。我们会活在一个美好世界,远比父母辈更充分。一旦人类可以制造机器意识,自然可能被善用,也可能被滥用。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可以是个好东西,可以增加洞察力,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让机器聪明且有意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