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刘小兵:百行百业需求激增下 数字化“驾校”应运而生

2020-12-23 14:19:17爱云资讯

“以前的数字教育更多是针对数字行业的,比如数字产业的人才教育。现在来看,不只是数字产业,因为百行百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所以,数字教育赋能的层面已经扩大到全社会。”近日,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由以前的只培养数字产业的人员变成现在的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培训。而且,在管理和专业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加突出。

资料显示,依托新华三集团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三十余年行业实践的深厚积淀,新华三大学建立起了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的完整体系,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方面,新华三集团致力于打造产、学、研、工、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以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新思维和新模式。

逆势增长的“基石”

在采访中,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张涛用数字来说明,“截止到今年11月底,新华三大学的开班数量比去年增长10%;新华三大学的人天数的指标比去年增长了55%。另外,整个校企业务的收入方面,比2019年翻了三倍,这相当于一个‘逆势成长’经典案例。”他进一步解释称:“其中,关键的一个指标是‘人天数’,它指的是到底有多少人来上课,以及在课上的天数,这是衡量一个培训公司跟客户的粘性是否足够强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提到实现这一增长的原因,张涛表示,这与疫情带来的整个行业对数字化业务的需求激增和”新基建“政策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一方面,对于新华三大学来讲,它的基石是新华三集团,新华三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品牌吸引更多客户在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上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三大学的业务才能够出现一个逆势的增长。另一方面,今年3月份开始的15天内,新华三大学争取到了一个早于市场反应的机会窗口,即迅速地把培训和交流转型到线上来。”

据了解,2020年年初开始,新华三大学开始探索构建在线教育体系,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技术运用于在线教育领域,也将新华三对数字化的思考带入赋能工作,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场景化赋能解决方案。

张涛坦承,整个交付的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人员和课程都要迅速的转到线上来,其中,考虑到每类课程的不同需求,比如有些实操性课程,就需要线上的虚拟设备,而且,找到真正适应我们大学将近16类课程的直播平台是一个挑战;另外,整个上半年在家办公的形式也是一种挑战,很多同事几乎每天全天在线来进行团队合作。有趣的一件事是,期间,我们做了一次小的活动,就是鼓励大家在家里观看电影《至暗时刻》,看看丘吉尔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带领这个团队克服困难的。”

数字化“驾校”

“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以前开车是个职业,现在开车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驾校的培训量肯定是急剧上升。”刘小兵比喻道,“以前是数字行业的人来从事培训,现在是百行百业都要做,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需求量。”

他对记者表示,在整个数字化培训当中,以前可能是自发式的,就是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学员可以去找一个培训机构来补上这个短板,即在产业需求初期的时候,是靠培训来解决短期的急需需求。但是,现在来看,当这个需求量变得非常大时,那就需要成体系的培养,必须要有学校的参与。比如,新华三大学现在正在做的芯云产业学院,就是跟学校联合建立,它利用产业的优势,帮学校一起来培养新型的人才。

他进一步指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培养内容方面,以前可能是以技术为主;因为现在数字化是跟应用连在一起的,不纯粹是技术层面的,还涉及很多管理层内容。比如领导者怎么来认识数字化转型?首先他自己得有一个业务上的需求、规划来助力整个业务的转型,所以,顶层的规划能力和管理者的转型意识非常重要。”

据此前报道,12月11日,新华三集团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2020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该赛事已举办了十年,它旨在推动学生、院校、企业三方互动,积极探索数字化高科技人才培养思路,丰富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性的就业生态圈。据悉,本届“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与500多个院校展开了合作,在全国设立220余个赛场,共集结了近2.4万名选手参加。

“新华三杯主要有三个目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业,这也是我们新华三大学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原则。”刘小兵强调,“在今年,作为新华三深度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新华三大学创建了‘集群式’产教融合生产型实训基地以及‘芯云产业学院’实现了产业与院校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将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新思维和新模式。”

产教融合的4.0

在他看来,校企合作来到了第三个阶段,即产教融合的3.0。“就是一个深度的融合,首先,新华三与学校共建,双方都在投入来共同来建设这个产业学院;其次,新华三也会投入资源到学校去,包括给学校捐赠一些设备和资源;再次,从合作范围来讲,以前的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但现在人才培养正在扩展到科学研究,我们可以跟学校一起来做一些研究课题,比如,新华三SaaS层应用的很多开发,包括跟智慧校园匹配的一些应用。最后,还有社会服务的内容,承接当地政府给的一些课题,比如工业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

刘小兵表示,“目前正在往‘产教融合4.0’的方向转,我们现在研究的‘生产型产业学院’,今后我们会把一些产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引入到产业学院里来,充分利用学校充沛的师资资源和产业的实际资源,一起来切实开展服务于产业的工作。目前已在部分学校开始试了,从现在来看,还是很受学校欢迎的。反过来,对于产业来说,我们也找到一个量大,而且价格相对合适的一个稳定的可开发资源。这些也是促进产教融合不断迭代发展的突破点。”

“新华三大学要助力新华三集团保持开放,很重要的‘左膀右臂’在于,一个是产教融合,一个是生态融合。这也是为什么新华三大学要做智库建设的原因,作为一家企业,能够真正地与外部实现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然后通过这些方法论去牵引企业不断地进行微变革、小变革和大变革,最终牵引企业远离稳态。”他提到,最近新华三大学获得第16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认可,在于新华三大学已经在企业大学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教学理念当中基于原有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之外衍生出了新使命,就是协助企业做耗散结构。

正如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的理念,“新时代的企业大学的新使命,就是帮助企业建立耗散结构,耗散结构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助力企业实现开放。第二,践行能量和信息交换。第三,开发企业方法论,帮助企业持续改进,远离稳态。第四,在企业内实行立体式学习,帮助企业实现非线性。”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