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例!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2岁宝宝“操刀”做手术
2022-09-01 11:24:38爱云资讯1407
近日,来自合肥的张宝宝(化名)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进行了“巨结肠根治术”,为他进行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张宝宝也成为中国科大附一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龄最小的患儿。这是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安徽省小儿外科治疗领域的首次应用,标志着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微创外科技术再上新台阶,将为更多患儿带来健康福音。
年仅2岁的张宝宝,长期被“便秘”困扰,最终经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外科苏义林主任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患儿年龄小、体重只有10kg,手术需要游离盆腔无神经节肠管,难度较大,一旦损伤盆神经和盆底肌肉,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因此要求手术操作精细,解剖精确,医疗团队决定选用操作更为精细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
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和麻醉风险程度高。术前,小儿外科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护理团队召开了多次讨论会。8月3日,医护团队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超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高水准完成了这台巨结肠根治手术,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仅20毫升。
据苏义林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精准性很高的微创手术,其优势在于机器人手臂具有人手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性,而且可以到达普通腹腔镜器械无法触及到的间隙,并模仿人的手腕及手指完成精细动作。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损伤,缝合优势更明显,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复。
目前,张宝宝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科大附一院上岗后,已相继在泌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广泛使用,今后也将更多应用到小儿外科手术中,进一步满足广大儿童患者的就医需求。
小儿顽固性便秘,小心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又叫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指肠管的发育畸形,该段肠管由于缺乏神经节细胞就会导致肠管的持续痉挛,使粪便堆积在近端的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从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比如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的便秘,以及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反复的呕吐。
小儿的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是一种不可自愈的疾病,但是治疗及时是可以治愈的,一旦确诊,均应进行巨结肠根治术。当家长发现小儿出现呕吐、腹胀、不排便、食欲下降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
相关文章
- 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盛大举办,芯明受邀参加
- 九科信息入选“金燧石奖”2025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企业TOP20
- 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丨虚拟动点破解具身智能“数据”难题
- 山东省机器人大会盛大启幕 华为引领智能科技新征
- 萤石云视觉商用清洁机器人BS1:多场景落地,开启智能清洁新时代
- 全球首例丨“中国制造”助力儿外微创再突破,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机器人儿童Ladd手术
- 售价39900元 松延动力人形智能机器人N2先人一步上线京东
- 深谋科技人形机器人美猴王斩获2025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
- MOVA P60 Pro预售正式开启,重新定义高端扫地机器人新标杆
- 移远通信智能模组助力东成“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闪耀欧美市场
- LeadeRobot具身智能应用标杆:柔韧自动充电机器人加速智能化出行体验闭环
- 万马股份:全年营收超170亿 线缆已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 智慧水务新突破:四足机器人与威派格河图AI融合技术首次亮相
- 亦庄马拉松机器人成全场焦点 来京东搜“机器人马拉松”可下单现货
- 极智嘉四度荣膺RBR50全球机器人创新奖,推动仓储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