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高通变数:商汤科技的AI算法+硬件之路会受阻吗?
2019-06-10 14:19:19爱云资讯1290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热度不减,AI独角兽也将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但美国公司相关核心技术合作与支持,目前是否会受到影响,不免引发投资者担忧。
获得高通投资,并且与高通建立战略合作的商汤,则成目前投资者关注焦点。
商汤科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开发,推出了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视频分析等智能视觉技术,是400多家蓝筹公司的首选AI服务合作伙伴,其中包括芯片企业的高通和英伟达以及智能手机业的小米和华为等。
2017年10月,商汤科技与高通宣布展开“算法+硬件”形式的合作,将商汤机器学习模型和算法整合于高通面向移动终端、IoT设备的芯片产品中。同年,商汤又相继与联发科、瑞芯微进行了相同模式的战略合作。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预计,到2020年,三分之一出货的智能手机都将具备AI功能,数量超5亿台。
只有底层芯片、算法、终端等全产业链都达到协同条件,才能真正构建AI商业系统。目前中国的AI独角兽大多聚焦在AI垂直领域的算法平台或解决方案的市场中,也就是处于产业链中游或中上游,但如果AI技术能够更合理地商业化,AI企业则需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或者有稳定的上游技术基础。

硬件可以使软件算法能够落地,而且软硬件一体化可以让客户更省时便捷地采购与使用产品,而且软硬件组合解决方案也可以在一定范围提高销售利润率。再者,如果想打破对芯片供应商依赖的局面,就需要自己研发芯片,将一部分市场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AI芯片大部分核心技术被美国厂商把控,中国的实力相比之下还有悬殊。单从AI各个领域融资额来看,中国芯片/处理器类企业融资额远远小于美国。

高通在AI方面布局较早,在移动处理器界有着全球领先地位。高通的AI处理器已经推出三代,包括骁龙820、骁龙835以及骁龙845,已覆盖了包括小米、OPPO、vivo、一加、锤子、黑鲨、三星等厂家。同时,高通还与技术层的企业伙伴合作,支持TensorFlow、Caffe、Caffe2等机器学习框架。而商汤与高通的合作采用类似的模式,因此商汤的技术落地对高通有一定程度的依赖。
AI应用“硬件化”的趋势下,国内AI企业的芯片研发和投资加快,美国断供威胁并非造成绝对打击。寒武纪AI芯片已整合应用于华为海思麒麟970;云知声推出的智能芯片已应用在无人机、安防监控、机器人、智能医疗等市场;另一家初创企业地平线两年已研发两款视觉AI芯片,应用于智慧商业、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
- 高通携手产业伙伴推进5G-Advanced发展,为6G奠定坚实的基础
- 混合式AI是未来 高通钱堃解读生成式AI未来增长趋势
- 为6G奠定基础,高通钱堃:5G标准第二阶段将带来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
-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 AI芯片巨头争夺战升温,高通/微美全息争相加码竞逐AI高能效算力突围赛
- 高通钱堃:终端侧AI正在到来 将带来大量发展机遇
- 爱立信携手Telstra、高通刷新5G上行链路速度纪录,树立创新新标杆
- 高通、上海移动和诺基亚贝尔完成毫米波网络试点 拓展5G-A应用创新
- 上海移动携手诺基亚贝尔和高通首次在F1中国大奖赛期间完成基于毫米波的多类型终端直播创新试点
- 高通CEO安蒙访问小米汽车工厂,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5G领航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高通/微美全息持续引领5G+AI融合创新潮流
- 引爆MWC2025,狂揽10项大奖,被高通点赞的AI新物种开拓宠物赛道新纪元
- 高通首席运营官:AI与5G融合发展推动未来创新,将带来全新机遇
- 高通推出跃龙产品品牌:面向新时代行业创新的解决方案
- 高通推出FastConnect 7700移动连接系统,引领无线连接创新潮流
- 高通推出第四代骁龙6移动平台,带来出色性能与增强的游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