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人工智能是超声工作的新未来
2019-09-10 13:32:17爱云资讯606
那么超声工作能否朝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在日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开立医疗卫星会上,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李胜利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探索,以自己与开立医疗团队联合研发的 S-Fetus 产科超声扫查助手技术为例,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人工智能是超声工作的新未来。从识别、测量再到诊断将是发展顺序,目前超声工作已经成功迈出了前两步。

李胜利教授
李胜利教授首先回顾了当下超声工作的大环境:超声检查由于其无创性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检查,尤其是孕妇的相关检查,而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紧张,我国医生的接诊量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为例,每天接诊量约在1200-1300人次,月接诊量高于30000人次,随着二胎等政策的开放,逐步增大的工作压力催生了超声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工作效率的需求。
李胜利教授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进行阐释。以产前筛查为例,测量胎儿头围等基础检测往往需要临床超声医生进行定位测量,重复操作对临床工作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李胜利联合开立医疗团队经过多年研发,成功将超声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研发出S-Fetus产科超声扫查助手技术,针对产前筛查,可以自动识别所需要测量部分,并一键完成测量,用时仅2秒、准确率达95%以上。

开立新品S60
李教授现场做了这样的一个统计,如果用 S-Fetus 技术进行产筛胎儿测量,一年可以节约25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相当于31.25个工作日,同时减少46800次敲击次数,对于临床器械的维护和医生减负而言有着很大意义,同时对于基层医院和医生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S-Fetus的识别测量作用对产科超声智能化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李胜利教授介绍说,智能超声的远期发展需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且统一的标准,而S-Fetus的自动识别、测量基于临床专家标注的基础上,就能为超声提供一个可智能化发展使用的标准,为未来超声智能化诊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超声影像处理技术的逐渐发展和研究深入,超声智能诊断已经不在遥远。

李胜利教授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世界研发的重点方向,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继病理、放射影像诊断取得一定硕果后,超声工作也在祖国医生和企业的合作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超声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超声智能诊断已经出现了胜利的曙光,医疗整体的人工智能化也不再遥远。
相关文章
- 中国移动和华为AI核心网荣获GSMA AMOs“亚洲最佳人工智能创新奖”
- 全球首批!安脉盛跻身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MINDS领袖阵容
- 卓尔数科入选《武汉市人工智能新锐企业TOP50》
- 智象未来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创新典范
- 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发布AI危险性报告:AI模型为达成目标不惜突破道德底线
- 中国电信柯瑞文:发挥WBBA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宽带融合发展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九月在安徽合肥召开——同期将举办人工智能与消费电子展
- 首期人工智能特训营正式开营:聚焦行业模型培育与投资
- 博原资本携手银河通用成立“博银合创”,加速具身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自动化
- 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五岳杯”量子计算专项赛启动丨玻色量子协办
- 每日互动参编的《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正式发布
- 极光GPTBots成功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
- 鞍山钢铁携手用友打造“鞍云智鼎”AI大模型平台,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
- 众数信科携手厦门理工推出“人工智能+船舶与海洋”微专业
-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预测:受推理需求驱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加速器市场规模2028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
- Meta签署新地热能源协议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