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显着的提高经济生产率
2019-12-20 14:26:48爱云资讯577
AI真的可以大幅减少能源使用吗?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一直在搜索有关将AI应用于其他数据中心的文章,但没有发现取得重大进展的证据。更重要的是,DeepMind与国家电网有关能源的谈判破裂了。而且DeepMind的财务业绩当然并不表明客户正在排队寻求其服务:2018年,该公司报告的亏损为5.71亿美元,收入为1.25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3.66亿美元。去年四月,The一名内部消息人士称,DeepMind在2016年的公告是一项宣传特技,经济学家将其描述为:“ [DeepMind只是想]有一些PR,以便他们可以在Alphabet内主张一些增值。”
这一集鼓励我更深入地研究AI的经济前景以及该技术的支持者在金融领域所做的乐观预测。这项调查只是我的长期利益的最新转折。在1980年代初期,我写了一篇有关机器人技术和AI经济学的博士论文,在我担任教授和技术顾问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关注AI的经济预测,包括咨询机构如埃森哲,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International)的详细评估。普华永道)和麦肯锡。
这些分析师最近断言,支持AI的技术将大大增加经济产出。埃森哲声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使12个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提高一倍,并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分之一。普华永道声称,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增加15.7万亿美元,而麦肯锡预计到那时将增加13万亿美元。
其他预测集中在零售,能源,教育和制造业等特定领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特别在2017年题为《人工智能:新数字前沿?》的报告中评估了AI对这四个领域的影响。并在2018年报告中列出了更长的行业清单。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人工智能技术“有潜力在19个行业的9个业务部门中每年创造3.5万亿至5.8万亿美元的价值。这构成了每年可能在所有分析技术中实现的9.5万亿至15.4万亿美元总影响的40%。”
哇。这些是很大的数字。如果属实,它们将为公司寻求AI提供强大的动力,无论有没有麦肯锡顾问的帮助。但是这些预测真的有效吗?
麦肯锡的许多估计是根据各种初创公司的说法推断得出的。例如,根据DeepMind以及Nest Labs的成功案例,它预测英国和其他地区的能源效率将提高10%。NestLabs于2018年成为Google硬件部门的一部分。2017年,Nest生产了家用智能恒温器和其他智能产品的收入为7.26亿美元,亏损了6.21亿美元。这个事实与Nest和类似公司正在为全球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或准备做出贡献的想法并不一致。
因此,我决定更系统地研究此类AI初创企业的表现。我发现,许多事实证明对社会的价值不如所有炒作所暗示的那样。麦肯锡(McKinsey)的分析师们肯定地说,这种说法肯定会以错误的方式抹杀很多人。因此,我想在这里描述我是如何得出更为悲观的结论的。
我对Nest Labs的调查扩展为寻找证据,证明智能电表通常会在能源效率方面带来巨大收益。2016年,英国政府发起了一项协调运动,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安装智能电表。自2010年以来,美国能源部已投资约45亿美元在全美安装超过1500万个智能电表。奇怪的是,所有这些努力对能源使用几乎没有观察到影响。英国政府最近将智能电表每年可为每个家庭节省的金额下调,从26英镑降至11英镑。而且智能电表及其安装的成本上升了,警告英国国家审计署。对于那些相信智能恒温器,智能家用电器和智能电表将节省大量能源的初创公司而言,所有这些都不是好消息。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