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专业人才是关键
2018-06-12 15:22:49AI云资讯992
教育部8日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说,高校要聚焦并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其重点集中在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方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亿元,同比增长40%,2016年达到96亿元,此后在技术和应用的驱动下,继续快速发展,同比增速超过40%,到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增长超过1000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行动计划》,高校人工智能发展将分“三步走”:一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二是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三是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高校在智能教育、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智能司法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特别要推动智能教育发展。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一定要切实认识和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说,教育部和工程院即将开展智能教育领域的咨询项目,对未来教育范式变革提供咨询建议。基于大数据智能的个性化教育、跨媒体学习、终身学习等,将推动教育目标和理念的改变,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
据了解,教育部目前已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说,浙江大学将聚焦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人机协同智能等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加速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据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教育部2018年认定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
相关文章
- 北京筑龙助力京能斩获中物联人工智能应用大赛铜奖
- DFRobot发布二哈识图2与Mind+升级版,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落地
- 据调查,美国人不希望人工智能介入他们的个人生活
- 优刻得参加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大会
- 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添发展新引擎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 深信服成唯一包揽三项第一厂商
- 践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容联云助力某消金“客服智能体”落地
- 相聚上海,共赴智能之约!昇腾AI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三大亮点抢先看
- 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 高校行活动圆满收官!
- 老板电器入选首批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树立AI转型可复制标杆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 工业富联AI低代码平台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
- Canva可画入选 2025年服贸会“人工智能+” 示范案例, 展现 AI 赋能服务贸易新实践
- 甲骨文与OpenAI达成3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协议 或将重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未来
- 重磅发布 | “人工智能数据沙盒伙伴计划”亮相2025服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