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是人工智能近期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
2020-07-28 15:36:03爱云资讯552
当约翰·麦卡锡(John McCathy)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时,只是想让电脑像人一样智能的去完成一些繁琐的任务,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而在60多年之后,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帮助我们去解决那些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问题。
2019年,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吴恩达等22位专家共同发表了名为《利用机器学习应对气候变化》(Tackling Climate Change with Machine Learning)的文章。文章将机器学习的目标指向气候变化这一人类社会最大的挑战,并提出了多达13个机器学习能够在其中发挥的领域,包括能源生产、减少碳排放、教育和金融等等。
与其说这是一篇论文,更不如说是一篇应对全球气候恶化的檄文。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挑战之一,我们,作为机器学习的专家,会思考如何去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的引言中写道,“从智慧电网到自然灾害管理,我们去定义那些能被人工智能解决且影响重大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既有那些令人振奋的研究课题,也包括蕴含其中的商业机会,我们呼吁整个机器学习社区都加入到抗击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来。”
这篇文章正是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合作体系的一个缩影。
自本世纪人工智能复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之间不断建立起更深层的互连协作,开源社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根据 GitHub 2019 年度报告(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机器学习语言Python在这一年首次击败Java成为了Github上第二受欢迎的开发语言(仅次于JavaScript);数据科学成为了Github上的行业焦点,越来越多的数据软件仓库出现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主题;由谷歌大脑开发和维护TensorFlow成为了焦点项目。
GitHub在这一年中共创建了4400万个代码仓库,其中包含着众多人工智能方面令人振奋的开源项目,包括将机器学习用于药物研发或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等等。GitHub 上每个代码仓库的依赖包高达200个,每个开源项目背后都是数百个其它开源项目所提供的支撑。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将此称为:全球人工智能与软件界已经在开放开源平台深刻互联。
企业一方面将开源社区纳入到自己的研发体系中,而另一方面也为开源做出贡献并加入开发人员社区。商业力量与科学家智慧正汇集在一起,共同迈向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
当人工智能拥有足够力量去改变世界的时候,人们需要依靠自身的价值观去规范发展的方向。
公共卫生是人工智能近期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排查病患、追踪密切接触者,而在经济重启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被视为是一个关键。
“我们需要有一种简单方法在未来的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既让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又让经济重启。因为我们可能需要这么多时间进行疫苗临床试验和大规模疫苗接种。”UiPath首席战略官 Vargha Moayed和图灵奖得主本吉奥5月份在《新冠肺炎中的点对点人工智能追踪》(Peer-to-peer AI-tracing of COVID-19)一文中指出,“同时我们需要避免开发出的工具在未来对被政府和公司滥用,从而被用于追踪和控制我们自己。”
在他们看来,基于数据科学开发的工具的目标不应该是用来指责或鉴别,而是给予公众足够的信息尽可能减少被感染或者感染给他人的风险。
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被视为是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纲要性规范。
2019年,欧盟委员会的欧盟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起草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提出发展“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并宣布启动准则的试行阶段。“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应尊重基本人权、规章制度、核心原则及价值观,同时需要确保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安全可靠,避免因技术不足而造成无意的伤害。中国科技部也正通过成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八项原则等措施来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从某种意义上,道路的选择比前进的速度更为重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对人类社会另一个重大挑战--贫富差距扩大。选择不同的道路会让人工智能带领我们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 达利欧(Ray Dalio)认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在提升总生产力的同时也在消灭工作岗位,这将导致巨大的财富和机遇差距从而引发民粹主义。另外还一些人担心,制造业智能化的进程可能导致企业间更大的不平等,因为相对于大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因为难以完成智能化转型从而陷入更大的劣势。
但如果我们善用人工智能,结局就可能完全不同。
图灵奖获得者拉吉。瑞迪(Raj Reddy)相信,如果我们善用技术,语音交互界面可以让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半文盲人口充分从互联网经济中获益,最终带来包容性增长。就如他曾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说的,我们要从过去吸取教训,保证从技术中获得好处,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准则,让有可能发生的坏事不在未来发生。
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决定未来走向何方。我们是否有能力去纠偏和矫正科技行业的狭隘的技术向度和利益局限,将决定人工智能否帮助人类建设真正的共同家园。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