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王常玲:边缘云“先行先试” 轻量级部署
2018-06-15 10:11:34爱云资讯1468
在昨日举行的“2018中国联通边缘云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网络发展部网络演进处经理王常玲女士以“边缘云使能CUBE-Net2.0的落地实践”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中国联通在边缘云领域的探索和未来思考。
王常玲表示,从2017年开始,中国联通沿着CUBE-Net 的目标架构,逐步采用云化思维统一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白盒设备和网络软件化逐步迈进。CUBE-Net 2.0不是为了网而网,是为了对业务和产业进行赋能,真正能做到云网一体、网随云动。
目前,联通对A网的DCI的开发,要求所有网络一点入云,已经做到一点接入,超过200个云服务连接。第二,SDN化改造,网络资源统一调度编排。第三,城域和骨干网络的打通。第四,通信云层面的统一编排开发。
“联通一直沿着开发研究目标架构和商用试点齐头并进的策略,包括首次CORD试点,vBAS试点等,都是齐头并举来推进。联通也作为国内第一家运营商首先发布了通信云白皮书,第一家进行了NB-IoT集约化和vEPC的商用部署。”王常玲说。
中国联通通信云分为三层架构,MEC边缘云是通信云DC三层架构的最底层。中国联通希望通过CUBE架构重新对边缘云进行定义和赋能,打造产业生态,赋能不同的应用。尽管边缘云在目标架构上、物理上、服务上、接入上是分散的,但在管理上、切片上是和通信云一体化统一考虑,以构建固移融合的、集约化管理的一张智能化边缘云网络。
同时,中国联通对边缘云采用“先行先试”的原则,今年宣布在15省市开启边缘云试点,以聚合产业链,丰富产业生态。通过成立中国联通边缘云创新实验室,将引导合作伙伴加入其边缘云生态,共同做大产业。“我们不是为了边缘而边缘,而是结合目前业务对大带宽、低时延、专业化,包括一些专用网络的需求,以业务需求为边缘云构建导向。”王常玲指出,中国联通的基础设施层是采用通用的NFVi网络架构,在业务使能层是统一的标准开源架构,在应用层,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定义,可以提供目前行业各种丰富多彩的应用。高清视频、定位、车联,各种丰富多彩的应用都可以通过边缘节点来实现。
当然,边缘云仍然面临很多挑战。王常玲认为,首先,因为业务的碎片化,边缘云可能是针对单一部署,需要降低计算开销。第二,在整个架构上,可能单点只需要单一或者两三个能力的组合,在整个部署能力特性上要进行明确定义。第三,如何能进行敏捷智能化的运维。第四,如何能更好的引入人工智能,发挥边缘计算的整体优势。
为此,中国联通采取“轻量级部署”策略,虽然有超过7000个边缘机房,但不能都为边缘云节点所利用。此外关键的问题,一是如何将OpenStack进一步轻量化。二是一些微服务架构,Docker、容器技术,能不能迅速引入到边缘云降低管理开销。第三则是网络能力需求和成本考量,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进行。此外,还有局房条件和面积受限、边缘云的管理、边缘云的自愈和自动扩缩容等问题需要解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常玲最后表示,中国联通希望进一步携手各产业界的合作伙伴,也和各分公司、子公司共同努力,共创边缘云的商用未来。
相关文章
- 三场半程马拉松赛事落幕 北京联通顺利完成赛事通信保障任务!
- 全国首个“AI大模型+智能体”智能查号系统,亚信科技携手天津联通打造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F5G-A万兆光网商用加速,黄冈联通为罗田农业智慧园区开通万兆光网
- F5G-A万兆光网商用加速,邯郸联通合作伙伴表彰暨万兆发布会圆满举行
- 大规模专家并行推理集群实现性能3倍跃迁,联通元景开启推理新纪元
- F5G-A万兆光网商用加速:黄石联通开通万兆网络,赋能黄石数字城市建设
- 中国联通与腾讯首批智算集群在宁夏交付使用
- 中国电信携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完成国内首个基于GSMA OpenGateway三网能力技术
- 新锐科创携手联通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中国联通:聚力AI驱动 加速行业客户数智化转型
- 联通云智手机亮相中关村论坛 开启私人订“智”新时代
- 联通数科“同舟AI+”:加速大模型落地应用
- 联通软研院携手海量数据库的自主创新实践
- 中兴通讯qNCR解决方案助力河北联通实现弱覆盖场景网络信号升格
- 具身智能来袭!“联通格物®”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