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教主又推AI核弹级处理器 芯片国产化还需国家意志
2018-06-21 10:40:41AI云资讯1405
日前,英伟达推出了首款专门为机器人设计的AI芯片Jetson Xavier。作为GPU界的教主,近年来黄仁勋带领其团队在AI芯片领域不断攻城略地。
去年12月,英伟达推出了重磅新品“Titan V”PC GPU,该款GPU拥有110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是其去年4月份公布的架构Titan Xp的9倍,和用于数据中心的英伟达Tesla V100 GPU一样,Titan V也更加清晰地面向AI。
据黄教主介绍说,“Volta”系列的“创生”主要为推动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极限:“我们用新的处理器架构、指令、数字格式,以及存储器架构等打开新的局面。”
在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的“DRIVE”系列也是各个性能爆表。去年10月,发布了“DRIVE PX Pegasus”自动驾驶平台,载了两颗Xavier芯片,以及Volta架构GPU,高配置让其拥有了高达320 TOPS的深度学习处理能力,这个数值是上一代DRIVE PX平台的数倍。而仅仅在两个月后的“CES 2018”上,黄教主在主题演讲中展示了英伟达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DRIVE XAVIER”,在各种“核弹”级参数下,这款芯片在2018年Q1开始流片。
作为Issac项目的嵌入式硬件平台,Jetson主要面对的应用场景是机器人。相较于此前TX1(Maxwell架构)、TX2(Pascal架构)型号,加了“Xavier”的Jetson含了六颗处理器,每秒可执行30万亿次操作。
据了解,打造这款芯片足足耗费了五年时间——三年设计、两年筑造,共有超过8000人参与了设计与开发,是英伟达单独做过的最长的处理器项目。它的处理能力与配备了10万美元GPU的工作站大致相同,但功率仅为30瓦。当前英伟达的技术,已经被一些企业用于自主仓库机器人、机器采摘和农业机器人。
在美国,英伟达只是众多知名芯片企业中的一家,但仅仅是这一家,每一次的产品更新换代、推陈出新都足矣让国产芯片望而却步。
在面对这一扼住中国技术喉咙的现实面前,资本表现也并不乐观。
“中国VC为什么不投资芯片?”,在中兴事件的热潮中,资本配置成为了坊间所关注的话题。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进口价值为2601亿美元,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但国内资本在这个“大蛋糕”前却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芯片投资与资本的逐利性相斥:投入成本高、门槛高、周期长、回报率低。
而如无市场,只能依靠计划,就需要政府,需要国家意志的参与。
未来,智能芯片国产化道阻且长,作为人工智能专业门户平台,OFweek人工智能网时刻关注着行业大脑的发展动态。
在即将举办的“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除了芯片/硬件,还将展出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软件及平台、终端应用、智慧医疗、智能识别、智能汽车等七大类行业应用,产品覆盖人工智能上游软硬件、中游应用技术类,以及终端类产品,全产业链整合布局。
期待您的合作和光临。
四大亮点
OFweek高科技行业数据沉淀,精准定位AI行业客户群;
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垂直行业门户网流量变现;
主题行业峰会大咖云集,前沿技术新品实时发布;
全程实况直播,多渠道推广抢占商机。
同期活动 打造行业风向标
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
AI+主题分论坛
OFweek2018(第五届)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及项目路演会
OFweek 2018中国科技小镇创新发展论坛
七大展区全产业链覆盖
软件及平台展区
芯片/硬件展区
智能识别展区
终端应用展区
智能机器人展区
智慧医疗展区
智能汽车展区
相关文章
- AI向下 百业向上:璞康集团引领产业新范式在上海启航
- 智启未来,AI WAN使能智能时代IP承载网算网一体化新服务
- 英特尔助力阿里云推出多款云实例与存储方案,共筑AI时代云端算力基石
- 聚好看于2025云栖大会重磅发布JuData,助力企业构建AI-Ready数据基座
- 海纳AI亮相2025云栖大会:以AI向善之力,共筑智能组织基石
- 2025 云栖大会|云通信+AI:释放通信新动能
- 知乎亮相云栖大会,展现模型+应用+社区三位一体的独特AI生态
- 方直科技与阿里云达成AI全栈战略合作, 开启儿童智能陪伴新征程
- 揭秘2025年度最值得推荐的AI广告公司榜单,橙果视界实力上榜!
- BetterYeah AI联手阿里云推出电商行业AI Agent解决方案
- 聚合 AI 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DeerAPI 的安全调用方法
- AI智课正当时,课程建设智能升级
- 华为发布智能水平运输2.0与港口AI智能体
- 中国电信发布边云协同算网解决方案,赋智千行百业AI新发展
- PT EXPO 2025丨AI大模型驱动,中信科移动旗下虹服公司重塑智慧水利水务新未来
- 《AI未来家应用场景研究报告》发布,8大场景助力AI智能家庭产业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