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产业爆发,AI技术加速智能升级
2018-06-29 16:41:46爱云资讯1122
服务机器人相比工业(专业)机器人,面对的工作环境是未知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必须要对周围的环境有高效的感知、识别、理解、判断及行动能力。
机器人想要拥有高效的感知、识别、理解等能力,离不开这些关键技术的辅助和帮助。
机器人常见的三个通用的技术层:定位导航、人机交互和环境交互技术。
首先,来了解一下定位导航技术。
机器人想要完成自主定位导航,就必须拥有自主完成地图构建,精准识别每一个障碍物,并进行及时有效规避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清楚自身所在位置及坐标,反馈给上层应用,协助完成定位导航。
所以,这就涉及到机器人的感知能力,需要有“眼睛”(如:激光雷达)等来帮助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构建有效的地图数据,配合相应算法,完成运算,实现自主定位导航。
激光雷达“眼中”的世界:
自主定位导航技术按照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的话,可包含如下内容:
每个部分在实际工作当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内部各组件的框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来辅助机器人完成自主定位导航的技术就是激光SLAM和VSLAM,两者各有优点。
由于视觉方案受环境光限制较多,而激光雷达可以不受光线影响,实时测量周围物体和障碍物的距离,再加上近几年激光雷达成本逐渐下降,被认为是目前最具优势的感知方案。
未来,多传感器的融合必然也是大势所趋。融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如:超声波、防跌落、防碰撞传感去、深度摄像头等),以产生更可靠、准确、全面的信息,精确地反映检测对象的特性,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下面,我们来说说人机交互技术。
机器人在拥有基础的自主定位导航技术之后,想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还需要拥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人机交互技术能让机器人进一步了解人类,了解用户诉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包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人脸识别、图像识别、体感/手势交互等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合成、理解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和专属服务。通过人脸识别,可帮助商家精准得识别用户,并主动与用户打招呼,提升用户体验……
人机交互技术的成熟,使其得到了很好的商业落地应用,在很多的AI平台、机器人及C端产品中都能找到相应应用案例。
最后,就是环境交互技术。
环境交互技术就是解决机器人除了运动之外的其他动作,比如机械臂、物体抓取等。这就涉及到机器人怎么去抓?怎么样去控制?以及怎么去操控?
机械臂涉及到机械、控制、计算机等,包含了机器人手指末端的利用、触觉控制等等,这就需要传感器来帮助识别。
在有了关键技术的辅助下,接下来就是产品类公司所要考虑的,如何找准用户核心需求,快速找准市场定位,铺货市场,让部分先行产品在“部分群体和市场率先应用”,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
下一节,我们再来看看对于技术和产品类公司来说,需要把握哪些趋势和要点,以实现机器人激流勇进、突出重围,成为AI输出利器?
下一节,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
-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在杭召开,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 长广溪智造携手理想汽车,发布全球首款一对多滑轨式充电机器人!
- 当机器人遇上智算,智算云重写“具身智能训练手册”
- 丰坦机器人亮相首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摘得「效能之星」奖
- 零次方机器人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双轨并行 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政策驱动光伏产业升级,艾利特机器人以创新技术破局行业制造难题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行业首例|墨甲机器人成功完成“自主开车门“操作
- 2025光伏自动化破局!艾利特机器人用“智能感知+柔性控制”领跑行业
- 气象巡检“新哨兵”!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亮相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
- 赛博格重载机器人 R01 亮相 WAIC 2025,共探高危行业 “中国方案”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检验检测实验室应用的技术路径探讨
- Lumos鹿明机器人京东自营旗舰店盛大开幕,LUS2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首发上线!
- 宝信软件携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国产大型 PLC 等硬核产品亮相WAIC 2025
- 会认路、能唠嗑:移远这套方案,让AI机器人服务力直接拉满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
- 韶音闪耀2025ChinaJoy:OpenDots ONE斩获黑金奖,引领开放聆听新风尚
- IBM调研报告:13%的企业曾遭遇AI模型或AI应用的安全漏洞
- 国内首证!驰芯半导体CX500车规级UWB SoC芯片通过FiRa Core 3.0认证
- 解锁AI新玩法 三星Galaxy Z Flip7带来升维的智能体验
-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