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增37个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成大赢家,链接产业与生活场景
2021-03-02 10:55:13AI云资讯1043
智能交互设计、能源互联网工程、智能测控工程、智能采矿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像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将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时代正在到来!
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普通高校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而上一年度仅仅新增了9个专业,新增达到往年的4倍以上,其中理工类新增专业达到46%。这些新增专业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与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的融合。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703种专业。12个学科门类包括自然科学4个:理学、工学、医学、农学;人文和社会科学8个: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
从2020年度新增的37个专业来看,自然科学类专业成为主力军,其中工学新增14个专业,农学新增5个,理学和医学各增加3个,共计25个,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达到67.6%;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社会类,8个门类中新增专业的有5个,共计12个专业,其中法学3个、教育学和历史学各1个,管理学4个,艺术学增加3个,文学、哲学和管理学没有新增专业。
从新增的专业来看,更多的是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如侧重涉及的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和能源融合的能源互联网工程,电子信息领域的智能测控工程,服务于资源开采的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与无人机等紧密相连的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还有医学领域的智能影像工程。
而在2019年度增补的9个专业中,只有一个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2年前,在2018年度高校新增备案专业中,最受青睐的是人工智能,全国共有18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类专业。不过,当时的人工智能专业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实用性还不是太强。
与2年前更注重人工智能领域的普及型专业相比,2020年度开设的人工智能更加实用,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紧密关联,如电子信息、能源领域、交通领域、医学领域等,高校也把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从就业前景看,人工智能学科覆盖面广,应用需求空间巨大,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科学技术之一,有数据预计我国智能学科人才需求缺口每年超过100万;而另一方面,是否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和名师,也成为衡量双一流大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020年在3月3日,《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支持高校与人工智能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联合培养人才等。
根据《意见》,人工智能将被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将实行专项增量,并且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随着2019年首批设置人工智能领域本科人才的毕业和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呈现出两大特色,一是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拓展,另一方面就是与产业和人们生活的场景链接,从理论走向实践应用。
相关文章
- Gartner发布2025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
- 数字经济“十四五”目标提前完成,人工智能打开产业全新空间
- 创新,向6G:人工智能在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潜力
- 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迎来太空首秀,AI初创公司Starcloud计划在太空建造数据中心
-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走近凌雄科技:共探DaaS服务模式与AI融合新路径
- 2025年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人工智能专题班圆满结业
- 以智能重构文创!联通数智荣获“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大奖
- 120万奖池,寻找最具想象力的AI创意开发者!2025骁龙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
- 伟创力发布全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部署速度提升高达30%
- 英伟达AI服务器8年来能耗飙升了100 倍,世界还能否满足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 全球最大的L4无人货运车辆集采结果公示,中国邮政以人工智能重塑全球邮政发展新范式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智产业盛会
- 软银豪掷54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
- 特赞科技携“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展区亮相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