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孩子们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创造性思维
2021-04-13 08:07:14爱云资讯535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设备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对于人类思维模式的探讨也从未中断过。“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而已”这句话流传很广,就是出自以“明斯基老人”著称,一生致力于开拓人工智能疆界,几乎见证了人工智能兴起后所有潮起潮落的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之口。
明斯基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可谓震古烁今:他曾获得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图灵奖,开发出世界上最早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他也非常热爱哲学和音乐,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即兴钢琴演奏者,享受用音乐表达他的哲思。
这位科学巨匠对于教育问题也非常关注,他认为与促进创新相比,我们太注重防止犯错了。在《创造性思维: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论教育》一书中,他强调计算机不仅是学习数学等典型学科知识的工具,还为孩子提供了学习“怎样用更好的方法思考”的机会。
01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那应该学什么?
中国研究创新思维第一人郎加明,在他的《创新的奥秘》中写道:“对于创新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传统教育中,学生们更习惯于学习具体知识,问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希望马上知道解决方案,知道明确的答案。但是在创新日益成为我们赖以进行生存竞争中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不创新,就意味着失败。
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马文·明斯基提到,人工智能时代,激发学习动机才是教育的核心。学习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自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才是关键,要学会用创造性思维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但对我们而言,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习惯于从“我们在哪里”开始,并试图将新的东西融入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中。如果新的想法或事物与我们的原有的不同,那么我们常常要么完全忽略它们,要么将它们强行扭曲。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的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的本质是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老话说”不破不立“,创新思维之父,创造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爱德华·德·博诺认为,“如果我们认为思维无法改变了,那么长个脑子又有什么用呢?”
02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与机器人是对手还是朋友?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并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从无人超市到以3∶0战胜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的阿尔法围棋,再到不断升级的自动驾驶技术等等,当咖啡机器人在24小时不间断地冲出美味的咖啡时,很多人也开始慌张地询问:“学什么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应该教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在二三十年后体面地工作和生活?”
《科学发现》杂志记者苏珊·克鲁格林斯基,曾就人工智能研究等方面的问题采访过马文·明斯基。她问马文的终极目标,是否是构建一个几乎是人类的复制品的机器人?马文告诉她,人类并不是进化的终点,因此如果能制造一个和人一样聪明的机器人,那也就可以制造一个比人更聪明的机器人,它们能干我们人类所不能干的事情,而这也是为人类的未来做打算。
也就是说,马文为人与机器之间划了一条分割线:让机器的事儿归机器负责,人类的事儿则由人类完成。比如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做家务、保管物品或种蔬菜,就会解除很多人的后顾之忧。再比如,将来某一天,如果太阳不再照耀地球,或者地球被毁灭了,不妨“制造”更多更好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
他的这一理念影响了人工智能最近十几年的发展进程,让“人工智能增强人类智能”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共识。2020年疫情期间,傅盛就将大量猎豹机器人投入到“重症隔离区”,有“智能疫情防控递送机器人”豹小递,智能疫情协作服务机器人“豹小秘”、“豹大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工作人员执勤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
人和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人具有自由意志,能独立自主地行事,能根据内在动机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为什么人类下雨不想被淋湿,却愿意在卫生间沐浴”这种3岁小孩都知道的问题,计算机就会感到费解。随着机器进化速度的加快,任何一场人机大战的结果都会让人们心生恐惧,这也源于人类长期以来的自我中心心理的作祟。实质上,计算机是有史以来能最大限度增强人类的能力的东西。
03 人工智能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儿童对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论,在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中,随着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管理方法以及运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比如很多孩子觉得数学困难而枯燥,甚至会讨厌数学。马文认为,关键在于孩子们没有把数学真正地融入生活,而现有的教育体制也并不鼓励学生自由地学习与创造。“我们的算术教学方式通常强调使用特定的、严格的技法,而不鼓励孩子们尝试创造新的方法来完成算术计算。”谁又能知道,孩子们是真的不喜欢学数学,还是不喜欢学那些不知将来有什么用的规则呢?
马文提出,计算机也好,数学也罢,关键是要给学生“一种自由的感觉,一种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力量”。就像给孩子一套足够的、永远也不会用完的幼儿园积木,让他用来建造一个城市一样,如何运用这些积木没有任何外部的限制,唯一的限制是他们的内心。
关于教育,马文有一个一针见血的观点:与促进创新相比,我们太注重防止犯错了。在孩子们学习算术时,他怀疑这种负面的强调会导致许多孩子不喜欢算术,并将在未来抗拒一切带有技术性质的事物。
当下,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热潮,就得益于他的早期科研成果及持续不断地推动。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利用信息化突破孩子的学习障碍、因材施教、学习中情感的培养与激励、通识教育与创造力培养、通过思考与反思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为他们开发更加强大的心智技能提供更多的时间。
“我认为没有什么是我们最终无法认知的,区别在于时间、难度以及优先级。” 晚年接受采访时,马文·明斯基流露出无限向往的神情。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