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未来趋势,替代OR共存
2021-09-21 07:29:45AI云资讯1372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尤为重要。根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加上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中国机器人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潜力无限,看好机器人未来
作为自动化制造技术的重要产物,工业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场景不断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拓展,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制造领域,还催生了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大新兴应用。
工业机器人: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已在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37068台,累计增长19.1%。2021年1-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36405台,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73.2%。
服务机器人:作为更接近消费端的服务机器人,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未来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服务机器人的不断渗透,预计未来行业将持续增长,至2023年销量将超过50万台,销售额预计达到277亿美元。
特种机器人:从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范围的扩展,也让市场进入到了蓄势待发的重要时期,各种类型产品的不断涌现,正催化着市场的最终爆发。(数据参考来源于网络)
共融或成未来新模式
“人机共融”背后的三大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也是人机共融的核心,目前,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将人工智能嵌入生产制造环节,可使机器人更加聪明、灵活,在更多复杂情况下自主运行。
传感器: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传感器促使机器人模仿人类的感觉系统来感知环境,推动人机共融的发展。例如,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结合相关的软件,可以实现“看”、“听”、“闻”或“感觉”,“直观地”了解其所处环境,作出相应的响应。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的发展是实现人机共融的必经之路。近几十年,人机交互技术已经越来越丰富了。图形交互、可视化技术、动漫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图像和视频的识别、动作的捕捉、虚拟现实等,这些交互技术催生了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加强人机交互。
目前机器人的计算智能虽然能较好地处理事务性和计算性的工作,但都不能处理未知情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无法像人一样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完全替代目前是不可能的,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升级,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交互沟通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人机共融”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
相关文章
- 谷歌DeepMind的新型AI模型可通过网络搜索帮助机器人完成任务
- 人形机器人技术与资本共振,数据闭环成商业落地破局关键
- 2025云栖大会直击:云深处科技机器人矩阵亮相,多场景展示行业引领性!
- 优艾智合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 强强联合!艾利特机器人与思看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筑“机器人+视觉”新生态!
- 上海智造闪耀工博会:节卡机器人沙画创作演绎科技与艺术之美
- 【全新并联 创造可能】勃肯特全新一代并联机器人震撼上市!——勃肯特机器人发布第三代并联产品
- 突破具身智能「最后一公里」:灵巧智能首发DexCanvas数据集,破解机器人“手笨”难题!
- 长广溪智造瞄准焊接喷涂“硬骨头”,以技术创新开拓协作机器人新版图
- 思岚科技携手SIT、上海交大三方共建机器人实验室,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化
- 北京机器人文化节暨创业挑战赛全面启动,全面推进打造北部机器人产研示范区
- 破具身智能「最后一公里」:灵巧智能首发DexCanvas数据集,破解机器人“手笨”难题!
- 华为云CloudRobo平台云上赋智,定义“轻本体,强智能”机器人新时代
- 世界第一的COFE+咖啡机器人亮相2025东盟博览会
- 2026中国(合肥)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博览会
- 京东工业与景曜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共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供应链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