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未来趋势,替代OR共存
2021-09-21 07:29:45AI云资讯1404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尤为重要。根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加上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中国机器人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潜力无限,看好机器人未来
作为自动化制造技术的重要产物,工业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场景不断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拓展,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制造领域,还催生了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大新兴应用。
工业机器人: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已在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237068台,累计增长19.1%。2021年1-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36405台,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73.2%。
服务机器人:作为更接近消费端的服务机器人,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未来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服务机器人的不断渗透,预计未来行业将持续增长,至2023年销量将超过50万台,销售额预计达到277亿美元。
特种机器人:从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范围的扩展,也让市场进入到了蓄势待发的重要时期,各种类型产品的不断涌现,正催化着市场的最终爆发。(数据参考来源于网络)
共融或成未来新模式
“人机共融”背后的三大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也是人机共融的核心,目前,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将人工智能嵌入生产制造环节,可使机器人更加聪明、灵活,在更多复杂情况下自主运行。
传感器: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传感器促使机器人模仿人类的感觉系统来感知环境,推动人机共融的发展。例如,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结合相关的软件,可以实现“看”、“听”、“闻”或“感觉”,“直观地”了解其所处环境,作出相应的响应。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的发展是实现人机共融的必经之路。近几十年,人机交互技术已经越来越丰富了。图形交互、可视化技术、动漫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图像和视频的识别、动作的捕捉、虚拟现实等,这些交互技术催生了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加强人机交互。
目前机器人的计算智能虽然能较好地处理事务性和计算性的工作,但都不能处理未知情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无法像人一样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完全替代目前是不可能的,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升级,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交互沟通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人机共融”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
相关文章
- 京东智能机器人再创纪录:具身智能成交增长757%,新品首发即售罄
- 京东智能机器人11.11战报出炉:成交额暴涨757%,多款新品引爆全网
- 深向科技递表港交所,推动新能源重卡迈向“工业机器人”新阶段
- 倒计时3天!伏泰联合发起行业首个无人驾驶与环卫机器人专委会将在杭州召开成立大会!
- 巨头云集,智启未来!3月天津机器人展亮点抢先看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人形机器人打开增量空间,减速器国产替代进行时
- 天太机器人与广州大学共建“机器人研发实验室”,产学研协同开新篇章
- 荣耀CEO李健:明年将推出机器人手机
- 让智能机器人更有温度 京东与可以科技共绘情感交互机器人未来
- 星际动力入驻宁波前湾,未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人形机器人
- 星际动力落户宁波前湾,人形机器人新势力重塑行业版图
- 博歌科技获富士康注资 携手达实智能拓展AIoT机器人应用
- 均胜电子将于11月6日上市,“汽车+机器人Tier1”双轮驱动估值重构
- 弗兰度长沙基地盛大投产,智启“机器人+AI+应用场景”新篇章
- 智联未来,生态共生:IHR 2025人形机器人国际峰会在沪落幕,产业领袖共绘商业新图景
- 5G-A赋能十五运,具身机器人火炬手领跑大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