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DC2021:华为信息流开放25种内容创作能力,全方位赋能创作者
2021-10-24 12:01:55爱云资讯1437
自2018年上线以来,华为信息流日阅读量已达1.5亿,每天分发内容70万篇。今年六月,华为信息流引擎(HUAWEI Newsfeed Connect,HNC)正式发布,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实用体验。本次HDCHNC开放的25种内容创作能力,更是体现了华为信息流为了实现创作者与用户更高水平的内容连接,打造更智慧的资讯内容体验所做的不懈努力。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华为在浏览器、应用市场、智慧助手、天际通、天气、日历等应用会开放信息流接口 ,用户无需下载App,即可便捷获取内容。从之前“人找内容”进化为平台去洞察用户使用习惯,依据算法能力精准触达更多用户。在信息庞杂的今天,华为浏览器更通过广告过滤、第三方Cookie拦截等特色功能的建设,为用户打造更安全、可信的浏览体验。
伴随本次华为信息流平台与HNC更多的能力开放,创作者们可以获得全周期的服务。在内容创作方面,平台通过内容精编与实时的信息发现与跟踪,迅速发现热点,使创作者在选题上事半功倍;平台集成了内含视频转码、内容分析、视频剪辑等资讯处理服务,提供内容创作、数据分析、内容/评论管理等多种功能。内容创作者不但能便利地生产内容,还能便捷地获取运营数据,驱动运营。
内容推荐方面,HNC基于行业理解、亿级用户反馈,以及每日百万级语料的丰富支撑资源来理解内容特征,进行更精准高效的个性化分发,使得深度报告、深度科普、人物传记、行业解读等更多真实有效的可信内容可以被用户获取,有效规避了“伪科学”、“标题党”等劣质内容资源混杂其中,使优质内容精准触达用户。
而在内容分发方面,平台提供了内容流水线快速分发,实现了文章从生产到分发一分钟完成的端对端最快效率;基于AI技术的机器学习、数据与算法模拟、智能图像识别、语义理解等智慧能力,平台每日可处理百万级文章、以及千万级的图片素材,并可识别原创和洗稿文章;还推出了图文、视频、专题、卡片创作等多模态的内容呈现形式。将来华为信息流平台将基于1+8+N战略,为创作者打造全场景、多设备的内容一键分发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赋能内容创作与传播的能力,华为信息流平台已经与人民网、环球网、上海报业、新浪新闻等伙伴达成合作。合作伙伴可信任资讯内容的持续输入,以及华为为伙伴提供的丰富的云原生能力,强强联合共同提升媒体行业的生产、传播及商业化能力。
5G时代下,内容产业已经成为互联网生态的关键一环。基于华为全场景优势、智能聚合与分发能力及华为云丰富的云原生能力,华为信息流平台将继续和更多拥有原创内容生产力优势的媒体或平台合作,实力赋能内容创作者科学合理的运营,为用户呈现精品可信的内容资讯,持续打造和繁荣可信任内容生态。
相关文章
- 高效测试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系统?格雷希尔C9组合板一“连”搞定!
- 全球首款!华为乾崑智驾“上油车”,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
- 燃油车智能化破壁之作落地,奥迪联手华为乾崑开启燃油智驾新纪元
- 全新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 上市,携手华为乾崑智驾开启燃油车又一黄金时代
- 河北联通携手华为助力张北音乐节“乐动飞扬”
- 华为携昇腾384超节点亮相WAIC 2025
- 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2025成功举办丨倾听·践行 共创AI新时代
- 青岛移动携手华为打造啤酒节5G-A网络新体验
- 服务行业数智化,共创AI新时代 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2025成功举办
- 华为任旭东:开源协作,共同拥抱无限可能的智能世界
- 共铸高质量 智赢高价值 | 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创新峰会·云南成功举办
- IDC权威评估出炉:元戎启行辅助驾驶能力对比理想、小鹏、华为强势上榜
- 华为擎云 L540x 以高效体验与硬核安全,助力自主创新办公升级
- 华为浏览器“旅寻计划”沙龙:解锁阿联酋航空与迪拜的智慧旅行新体验
- 数智浪潮奔涌青岛,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2025启幕在即
- 华为何刚:深耕基础软件开源 使能千行万业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
- 韶音闪耀2025ChinaJoy:OpenDots ONE斩获黑金奖,引领开放聆听新风尚
- IBM调研报告:13%的企业曾遭遇AI模型或AI应用的安全漏洞
- 国内首证!驰芯半导体CX500车规级UWB SoC芯片通过FiRa Core 3.0认证
- 解锁AI新玩法 三星Galaxy Z Flip7带来升维的智能体验
-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