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催生万亿级市场 相关人才过度集中
2018-07-16 14:09:58AI云资讯1333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雷克大会(2018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了解到,在我国,人工智能已进入了金融、安防、旅游、工业等领域,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但同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相对分散,我国的AI人才过度集中于热门的几个领域。
在雷克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表示,从当前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实用门槛已经通过,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超乎意料。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交融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显珠则指出,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严峻,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运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我国发展进入新动能。智能的大浪潮正加速向安防、汽车、虚拟现实、金融、机器人等应用领域扩展。
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汉斯·乌思克尔特(Hans Uszkoreit)坦言,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速度飞快,用10年就干了在德国经过30年才完成的探索和积累,在机器视觉、机器人技术、语音技术等方面尤为突出。但存在的问题也在于,相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研究方向的相对分散,中国相对比较少的AI人才都过度集中在机器视觉、机器人等非常窄的几个领域里面,“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在中国,很多刚进行入行业的年轻的从业者,希望能够快速的取得成功和知名度,所以就会涌向那些发展快速的学术领域。”对此,汉斯·乌思克尔特建议,AI人才可以在更宽的领域进行研究,比如与金融、工业制造等行业的结合。同时,汉斯·乌思克尔特也谈到,科技部刚刚下发不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的新政策,将有利于扭转AI人才过度集中的局面,“之前,是用研究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引用数来评定职称,这也在一定程序上导致大家一窝蜂盯在热门领域里。新的评价体系,更多的开始关注质量,就能够很好的改善现在研究资源过度集中的现状。”
此外,在雷克大会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还权威发布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工信部赛迪智库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表示,发展人工智能不仅存在技术或应用问题,更存在颠覆社会性、伦理性甚至人性的跨领域问题。为此,该宣言希望通过道德伦理约束,帮助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相关文章
- 北京筑龙助力京能斩获中物联人工智能应用大赛铜奖
- DFRobot发布二哈识图2与Mind+升级版,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落地
- 据调查,美国人不希望人工智能介入他们的个人生活
- 优刻得参加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大会
- 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添发展新引擎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 深信服成唯一包揽三项第一厂商
- 践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容联云助力某消金“客服智能体”落地
- 相聚上海,共赴智能之约!昇腾AI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三大亮点抢先看
- 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 高校行活动圆满收官!
- 老板电器入选首批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树立AI转型可复制标杆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 工业富联AI低代码平台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
- Canva可画入选 2025年服贸会“人工智能+” 示范案例, 展现 AI 赋能服务贸易新实践
- 甲骨文与OpenAI达成3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协议 或将重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未来
- 重磅发布 | “人工智能数据沙盒伙伴计划”亮相2025服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