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机器人是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未来30年潜力巨大
2022-08-12 16:49:33爱云资讯588
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被广泛认为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支撑与引领,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日前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的2022世界5G大会上,14个分论坛中6个与数字化产业化相关,反映了产业界当前聚焦的重点方向。
尤其是“5G及数字产业化论坛”,云集了众多院士和产业大咖畅所欲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8K视频、裸眼3D需要5G;VR/AR产业应用需要5G;大带宽、大连接的物联网应用也需要5G。以物联网为例,根据IDC的最新预测数据,到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高达2940亿美元,5G将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作为产业界代表,“云端机器人之父”、达闼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受邀发表主题演讲,畅谈了5G与机器人的融合创新和实践。“中国是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领先,5G时代我们不能高处不胜寒,要为人类开发应用。达闼也通过5G,将机器人大脑放在云端,进而赋能产业数字化。”黄晓庆说。
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
机器人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一环。工信部等15部门在去年底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实现20%的复合增长率,到2035年,机器人将成为人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黄晓庆指出,机器人产业与5G一样,也经历了五个时代的迭代历程。第一代机器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面世,十分笨重,只能做重复性的动作;八十年代植入传感器后,出现了协作机器人;九十年代出现了AGV,可以在仓库等有限范围内移动。进入21世纪,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使得机器人拥有了大脑,开始走向智能化。
达闼2015年创立后开始研发的云端智能机器人,是第五代机器人。黄晓庆强调,无线网络比神经网络快一百万倍,机器人的大脑没有必要放在头上,完全可以放在云端。例如汽车,随着足够多的通信网络设施保障,最终也会走向云端大脑的自动驾驶。
这里的通信网络就是5G。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此前就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应支持和鼓励产业链协同创新,以及机器人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
“机器人是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人类有了PC,有了智能手机,下一个最重要的计算设备就是机器人。”黄晓庆说。
连接人类世界的“元宇宙”
黄晓庆认为,要制造这样一台“计算机”,芯片很重要,外围设备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统。就像PC时代有Windows/linux,移动互联网时代有Android/iOS,云端机器人也应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达闼自成立以来研发了海睿OS,通过云-网-端分布式计算协同,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工增强等技术,让每一台机器人都能获得强大的“云端大脑”,胜任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各种任务,且不断进化学习。虚拟骨干网、区块链、5G等技术则保证了机器人和云端大脑之间的高速、安全、可靠的连接。
基于达闼云端智能机器人等第五代机器人,人类社会将能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依托云端算力支撑,将机器人应用在家庭、社区、城市、工厂、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场景,以及围绕这些场景开发出的各种物品和工具。
黄晓庆提出了一个“机器人元宇宙”的海元世界:一个将物理世界实时数字化的、极致真实的仿真环境,也是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智能训练和虚实交互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使得机器人通过数字孪生可以与物理世界的工作同步,最后形成人类通过人工智能控制机器人工作的“科幻场景”。
“这是人工智能、5G和机器人技术的大融合,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发生在未来三十年。如同十多年前,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手机带来的变革。”黄晓庆指出。
机器人时代不会“野蛮生长”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稳健发展,机器人迎来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同比增长67.9%。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921.4万台,同比增长48.9%。这一增速远超《“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年均增速。
黄晓庆认为,机器人时代不会野蛮生长,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监管的行业,涉及到安全问题、伦理问题等。同时,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机器人的技能正在飞速提升,达闼已经推动构建了一个从制造商、运营商、开发者到用户完整的生态,并连续三年在大学举办相关赛事,推动产业链走向成熟。
“没有手的机器人是不能干活的”,黄晓庆表示,如同手机的核心是芯片,机器人硬件的核心在于关节。达闼打造了基于标准化、模块化、高产量、低成本的智能柔性关节SCA,为服务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解决“卡脖子”问题。目前,达闼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HARIX OS海睿、多模态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SCA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化身为柜员、客服、教师、培训师、导游、销售、主持人、偶像、明星甚至“数字分身”。
黄晓庆透露,达闼规划在2025年开发出双足人型的机器人保姆,到2035年提供全球化服务。这是机器人未来的重要应用市场之一。“到2050年,全球机器人的数量有望超过100亿台,创造市场价值达到30万亿美元,变成一个远超汽车、手机的高科技产业。”
相关文章
- 零次方机器人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双轨并行 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政策驱动光伏产业升级,艾利特机器人以创新技术破局行业制造难题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行业首例|墨甲机器人成功完成“自主开车门“操作
- 2025光伏自动化破局!艾利特机器人用“智能感知+柔性控制”领跑行业
- 气象巡检“新哨兵”!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亮相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
- 赛博格重载机器人 R01 亮相 WAIC 2025,共探高危行业 “中国方案”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检验检测实验室应用的技术路径探讨
- Lumos鹿明机器人京东自营旗舰店盛大开幕,LUS2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首发上线!
- 宝信软件携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国产大型 PLC 等硬核产品亮相WAIC 2025
- 会认路、能唠嗑:移远这套方案,让AI机器人服务力直接拉满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4D 真实世界构建,让机器人“看懂、会动、能交互”
- 全国首个开源鸿蒙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正式开源
- 擎朗具身服务体验馆火爆营业,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岗位化亮相WAIC 2025
- 盛启新程!阿童木机器人无锡基地耀世落成,以 “码力” 驱动长三角智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