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合信息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牵手”传统典籍研究 开启古彝文“传统的新生命周期”

2023-08-09 20:46:39爱云资讯

彝文是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彝族人使用的文字,而“古彝文”专指在民间流通使用的原生态彝文。古彝文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根据《滇川黔桂彝文字集》,目前记录在册的古彝文多达87046个。在中国西南多家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规范和通用彝文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帮助建立起完善的古彝文数据库和翻译系统,极大提升研究效率,合合信息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将智能文字识别技术引用到古彝文研究工作,并由此建立起精确的彝文古籍电子数据库,在古彝文研究领域属于首创。

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展示汉译书稿

当前非母语研究者在翻译古彝文时,通常需要在母语者的帮助下记音,再用汉语逐字直译,最后采用汉语对整句话进行意译。由于古彝文尚未取得预留的Unicode编码区段,数字化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印刷出版时,需由一位彝文缮写员先将彝文字和国际编码抄写在书页的左侧,再将已输入电脑的汉文译文打印、剪切后粘贴在相应彝文字的右侧,形成目前常见的“四行体”彝汉文对译,过程十分繁琐。

由于古彝文与汉字并非一 一对应关系,存在大量的异体字、变体字。在相对规范的汉译本彝文典籍中就有至少15%的变体字,原稿中只会更多;每个字的异体写法少则2-3个,多则几十种。若想要找到某个字在一本古籍里的全部样例,手动查阅需要耗费一整天。不仅如此,除了页面残损、字形复杂、字迹模糊等古籍识别中常遇到的问题外,彝文古籍还常出现加字、替字、整句倒置、文字方向不统一等现象,给文字定位造成挑战。再加上古彝文从未经过统一,异体字、变体字众多,给古彝文数字化团队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此次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与合合信息合作,将通过合合信息基于“AI+OCR”融合下的智能文字识别技术,来解决解决古彝文识别的版式检测、图像处理和文字识别的难题,通过对大量的彝文古籍文字深度学习和训练,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的效率及准确性也会越高,将更快推动古彝文研究进展。

本次合合信息与上海大学共同研究的《西南彝志》共计26卷,有“彝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誉,对研究彝族历史、经济、文化十分重要。古彝文数字化项目发起人、上海大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讲师邵文苑表示,“传统也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并和人一样有通过后代延续‘生命’的能力,这种理论被称为‘传统的生命周期’。”他同时表示,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牵手”传统典籍研究,会是古彝文“传统的新生命周期”的开始。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