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算法论文40%为中国人所写
2018-09-04 11:01:07AI云资讯796
人工智能至今有60余年的历史,最早是1956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镇的达特茅斯会议上,几个科学家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术语AI。毛军发院士说,近两年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热门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下围棋赢了人类,其特点是借鉴了深度学习的算法、大数据和先进的计算机。
由于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诱人的前景,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最先进的美国、欧洲,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以及非洲国家都在制定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毛院士透露,美国、中国是世界上两个人工智能发展最热的国家,同时,也是对人工智能投入最多,人工智能技术最先进的两个国家之一。
据中国科学院这名院士分析,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条件相对较好,主要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超级多的大数据,给人工智能的研发提供了很好的大数据基础条件;此外,计算能力和算力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国内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连续多次位居全球第一,虽然有时候被美国反超,都是“螺旋式”反超。
毛军发院士在谈到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优势过程中,也提醒国内需要修补的“短板”,清醒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比如,近两年来,中国人写了世界上关于人工智能算法论文的40%左右,遗憾的是算法论文数量比较多,世界上最顶尖的算法、核心的算法,以及目前在广泛应用的算法没有中国人发明的,都是以美国的科学家为主。
“当然,对人工智能算法‘短板’的修补需要一个过程。”毛军发院士说,去年我国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这个规划的内容非常丰富,其重要目标是在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毛院士建议,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我们必须主动求变应变,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紧扣发展、研判大势、主动谋划、把握方向、抢占先机,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潮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安全,带动国家竞争力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
相关文章
- 北京筑龙助力京能斩获中物联人工智能应用大赛铜奖
- DFRobot发布二哈识图2与Mind+升级版,助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落地
- 据调查,美国人不希望人工智能介入他们的个人生活
- 优刻得参加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大会
- 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添发展新引擎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 深信服成唯一包揽三项第一厂商
- 践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容联云助力某消金“客服智能体”落地
- 相聚上海,共赴智能之约!昇腾AI人工智能产业峰会三大亮点抢先看
- 2025青岛海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 高校行活动圆满收官!
- 老板电器入选首批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树立AI转型可复制标杆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 工业富联AI低代码平台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
- Canva可画入选 2025年服贸会“人工智能+” 示范案例, 展现 AI 赋能服务贸易新实践
- 甲骨文与OpenAI达成3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协议 或将重塑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未来
- 重磅发布 | “人工智能数据沙盒伙伴计划”亮相2025服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