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碳” 你我同行——2025气候变化策略传播年会圆满举行

2025-05-14 21:46:14爱云资讯797

2025年5月7日,助力“双碳”你我同行——2025气候变化策略传播年会于北京圆满举行。会议邀请了关注气候传播领域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分享气候传播前沿进展,研讨地方“双碳”热点议题,展示气候行动实践案例,探索社会组织在“双碳”转型中的工作方向与路径,助力地方低碳转型。“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五期招募信息也在本次大会进行了发布。

中华环保联合会公益部副部长 王甲佳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 郑庆宝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郑庆宝先生参加了本次大会并致辞。郑庆宝表示,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重要第三方力量,在发现关键议题、促进不同利益相关方交流协作、提升公众意识、开展行业监督、推动政策优化、传播良好实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中华环保联合会很高兴能与能源基金会建立长期深入合作,共同为社会组织参与地方“双碳”工作探寻合适的议题,为环保社会组织参与“双碳”传播倡导提供专业支撑和资金支持,以此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发挥自身资源禀赋,链接各层次利益相关方,助力“双碳”工作落地。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任 荆卉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任荆卉女士参加了本次大会并致辞。荆卉表示,“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项目为本土社会组织开展创新性的气候行动提供了种子资金,开启了“气候+多议题”的项目探索。近年来,国内社会组织在策略传播领域呈现三大新趋势:一是从“跟跑”到“并肩跑”:已突破单纯学习国际经验的阶段,凭借在地性优势精准识别问题,并创新适合本地的传播方式,形成有效的问题回应能力。二是从讲故事到促行动:传播不再仅作为项目收尾的“包装工具”,而是前置为推动议题的核心手段。例如低碳交通、乡村可再生能源等议题中,传播直接联动研究、倡导与实践,成为目标达成的关键路径。三是枢纽化协作:成熟机构主动转型为区域枢纽,通过赋能本地伙伴、整合资源,推动议题的规模化影响。这种集成模式显著提升了整体效能。能源基金会非常钦佩在整个过程当中一直做出努力、做出创新的伙伴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本土机构以策略传播为工具,达成更好的项目成果。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 康俊杰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康俊杰参加了本次大会,并进行了以《社会组织参与推动地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潜力与挑战》为主题的内容分享。康俊杰表示,社会组织参与推动地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行动的路径以“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具体可以围绕五个维度展开。一是基层行动和社会赋能。深入地方社区,通过技术落地和教育普及推动低碳转型。二是政策倡导和标准制定。通过参与国内政策建议和气候谈判,推动规则创新。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针对用户需求侧的用能模式,联合相关方来探索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四是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桥梁角色。五是国内宣传和知识分享。面对大众群体的宣传和知识分享。

专题研讨-多方携手推进地方能源转型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传播筹资总监巢博、上海宝山区高境镇明日环保服务中心理事长冯婧、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管黄玮、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徐沁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繁旭、空气侠创办人赵亮共同参与了“多方携手推进地方能源转型”专题讨论,中华环保联合会战略部部长倪垚主持了本场主题讨论。

专题讨论-气候变化下的文化古迹保护

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丁洁、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管黄玮、绿色潇湘秘书长廖思难、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特聘项目专家李原原、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李莹、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辛安娜共同参与了本次大会的“气候变化下的文化古迹保护”专题研讨环节,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部长高晓谊主持了本场主题讨论。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部长 高晓谊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部长高晓谊在会上进行了“益起低碳”五期项目招募信息发布。“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五期)自2025年5月7日正式启动征集,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15日。本期项目以“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两个议题开展资助。在项目设计上鼓励运用多种研究和受众分析方法,以深入识别目标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鼓励传播策略的运用和传播工具的创新。征集通知报名链接:https://lxi.me/283RVS

空气侠创始人 赵亮

空气侠创始人赵亮进行了以《“点亮乡村”益起行动》为主题的案例分享。“点亮乡村”益起行动项目包括能源通识课、“光伏+”探秘系列活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传播与倡导工作坊三大板块。赵亮分享了在推进项目过程中的传播策略思考。第一,注重主角的表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在地居民的能动作用和智慧,以乡村和城市社区为服务和传播主体,将方言或民族语言原生态叙事与科学传播相结合。第二,重视女性力量和青年力量的参与,培育“可再生能源传播官”社群。第三,跨界跨学科合作。要联合专家、媒体等共同行动,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第四,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将传统适应智慧与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相结合。第五,可再生能源、乡村振兴等多议题融合。第六,讲好中国可再生能源与气候行动故事。

绿色潇湘秘书长 廖思难

绿色潇湘秘书长廖思难进行了以《气候变化下的古廊桥与古井保护行动》为主题的案例分享。“气候变化下的古廊桥与古井保护行动”项目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对古廊桥、古井等文化遗产的影响,通过多维度行动,提升公众认知并推动政策优化,以降低极端天气对文物的损害,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气候适应的融合路径。项目联合艺术家、学者、媒体及社区居民,开展公共艺术展、主题沙龙等,以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传播议题,唤起公众对气候危机的关注与思考。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传播项目经理 韦伟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传播项目韦伟进行了以《多元化光伏应用助力低碳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案例分享。多元化光伏应用助力低碳乡村建设项目,通过深入江苏省乡村,挖掘光伏助力低碳发展的优秀案例,传播实践经验,推动政策优化与多方合作。项目编写并发布《江苏省乡村光伏应用报告》;组织了4场策略传播活动,吸引近百名当地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及关注气候环境人士线下参与;同步制作发布2篇乡村光伏应用良好案例视频,项目相关活动的媒体报道点击量合计超17.6万。此外,项目联动企业深化ESG实践,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

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 丁洁

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丁洁进行了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皖南古镇》为主题的案例分享。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聚焦关注乡村社区的发展,以青弋江畔的西河社区为试验场,开展可持续社区工作的探索。项目以皖南古村落及古民居适应气候的传统智慧为核心,将气候与村落、气候与饮食、气候与生活的关系借助VR影像进行真实场景的展示。“气候印迹下皖南古村落”主题分享及VR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项目提出“活化利用”策略,将气候适应智慧转化为社区发展动能;同时,项目积极搭建政府-专家-社区协作平台,推动相关方对“气候适应型旅游”的重视。

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传播专员 王思远

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传播专员王思远进行了以《社区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案例分享。项目聚焦气候风险识别与社会组织和行动者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通过气候变化知识共学、工具研发与应用、气候适应行动和联合传播等方式,促进跨领域融合,共创绿色未来。在分享中,王思远特别提到,2024年7月参加的由能源基金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举办的“菁英计划-策略传播工作坊”,对“和气行动”传播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培训结束后,她与团队迅速将所学应用于工作中,借助策略传播的要素与步骤,搭建起完善的传播框架。这不仅让传播工作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也为项目后续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日之路理事长 冯婧

明日之路理事长冯婧现场分享了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的幕后故事。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是“小微企业可再生能源转型路径微纪录片计划”的首部成果,由明日之路出品,得到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的支持。该片以一杯啤酒的价格成本为切口,将“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具象化,展现海口小微企业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绿色转型的故事,向更多小微企业传递出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未来,明日之路还将继续探索如何讲述更多有价值和传播力的可再生能源故事。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在助力“双碳”你我同行 2025气候变化策略传播年会上展映。此外,该片还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海亚洲精酿啤酒展等多场线下展演。目前拍摄团队也在积极联络各相关方,力争在国内外电影节期间播放该记录片。

微纪录片《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观影分享会

展映结束后,《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主创团队明日之路理事长冯婧、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康俊杰、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徐沁仪与现场观众进行了观影分享。作为本片的监制,徐沁仪表示,这种微纪录片在气候传播领域比较少见,把一个大的能源转型问题通过一个微观镜头呈现给大众,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探索。康俊杰表示,可再生能源和气候变化是很紧密的话题,可以借鉴微纪录片的形式持续开展系列传播活动。

“双碳” 你我同行—2025气候变化策略传播年会现场合影

“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是一次全方面、多领域、涵盖多个群体的深刻变革,这个变革涉及到的行动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各个主体的广泛参与、彼此交流以及良性互动是达成目标的有力保障。中华环保联合会致力于将“双碳” 你我同行—气候变化策略传播年会打造成气候传播领域年度交流协作的平台,让社会各界通过年会了解社会组织在落实“双碳”目标中的积极行动和探索,增进多方协作,扩大行动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