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拟态计算的“一小步”, AI发展的“一大步”
  • 一个新技术从提出到成熟往往要经历多次热潮,当下热门的AI正是如此。纵观整个AI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AI正在从2. 0 阶段发展到3. 0 阶段,此时,重要的一环就是神经拟态计算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而这又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
  • 研究人员发挥神经网络AI在翻译行业的潜力
  • 得益于翻译行业的长足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CSA(常识咨询)研究公司发布的“语言服务市场:2018”报告可以确定全球翻译市场正在飞跃发展。根据《语言服务市场:2018年》报告,2018年全球外包语言服务和技术市场规模为465.2亿美元,到2021年将增长并增至561.8亿美元。
  • MIT韩松专访:Once for All 神经网络高效适配不同硬件平台
  • 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种 Once for All 网络,可高效生成 10^19 独立工作的子网络以便适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比如包含了服务器端各种不同的 GPU(例如英伟达 1080Ti, 2080Ti, V100), CPU (例如英特尔 Xeon 系列)以及移动端各种不同的边缘设备。为了提高硬件平台上的推理效率,需要改变神经网路的结构(例如深度,宽度,卷积核大小,输入分辨率等)来适配具体的硬件。在同一个平台上,研究人员也设置了不同的效率限制,目的是在算力不同的平台运行时达到平衡。
  • ICLR 2020丨论“邻里关系”的学问:度量和改进图信息在图神经网络中的使用
  • 图神经网络(GNN)在社交网络、知识图谱、推荐系统甚至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复杂的图数据中,我们很难高效利用实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由清华计算机系主办的 AI Time PhD直播间,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二年级研究生侯逸帆,分享了自己的团队在被誉为“深度学习中的顶会”——ICLR (2020)中发表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看这位学霸是如何巧妙利用节点的“邻里关系”,来选择图数据和改进图神经网络吧!
  • 移动机器人避障常用传感器及神经网络算法
  • 移动机器人智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自主导航,而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有个基本要求——避障。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移动机器人的避障,避障是指移动机器人根据采集的障碍物的状态信息,在行走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到妨碍其通行的静态和动态物体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避障,最后达到目标点。
  •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深度学习依赖大量数据的迭代训练,进而发现数据中内在的特征(Feature),然后给出结果。这些特征中,有很多已经超越了人为定义的特征的表达能力,因此得以让深度学习在很多任务的表现上大大超越了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甚至超越了人类自己。
  • 图神经网络论文登国际顶级会议 平安科技专利效能凸显
  • 上周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9PCT专利排行榜上,平安科技以1691件的申请量排名全球第八位。在此之前由零壹财经发布的《2009-2018年金融科技专利趋势报告》上平安科技排名第一。作为平安的高科技内核,平安科技缘何频频在专利方面获得业界权威认可?答案或许可以从近日发表的论文中找到案。
  • 人工智能医学成像辅助外骨骼和神经天气模型
  • 在COVID-19时代,从科学界到公众的大部分信息都与病毒有关,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其他领域,即使在医学研究中,仍然是活跃的-和往常一样,有大量有趣的(和鼓舞人心的)故事,不应该在冠状病毒覆盖的激烈活动中丢失。 上周,这为几种医疗条件带来了好消息,也带来了一些创新,这些创新可以改善天气预报,并可能拯救柬埔寨的一些生命。
  • 神经形态芯片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
  • 传统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了极限。没有创新,就很难超越技术门槛。因此,有必要对主要设计进行改进,以提高性能,从而改变我们查看计算机的方式。摩尔定律(于1965年以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指出,密集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增加一倍,而价格却减半。
  • 1亿个神经元! 英特尔Pohoiki Springs解决更大规模、更复杂的问题
  • 2020年3月19日——今天,英特尔宣布其最强大的最新神经拟态研究系统Pohoiki Springs已准备就绪,将提供1亿个神经元的计算能力。英特尔将向英特尔神经拟态研究社区(INRC)的成员提供这一基于云的系统,以扩展其神经拟态工作来解决更大规模且更复杂的问题。
  • 清华用忆阻器制人工神经网络芯片,能效比GPU高两个数量级
  •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钱鹤、吴华强团队与合作者在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基于忆阻器阵列芯片卷积网络的完整硬件实现。该存算一体系统在处理卷积神经网络(CNN)时能效比前沿的图形处理器芯片(GPU)高两个数量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冯诺依曼瓶颈”的限制:大幅提升算力的同时,实现了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件成本。
  • 深度神经网络:更高效的本地离线语音识别方案
  •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科技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有专家表示,在不久的明天,智能家居将成为美好生活的刚需。而离线语音识别方案作为智能家居语音交互最成功的技术之一,在“语音识别、信号处理、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AI智能等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的支撑,。语音识别,,语音控制以及和WiFi/蓝牙组合是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新的控制入口选择。
  • 移动5G为汽车电器产线装上智慧“神经网络”
  •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携手华为,依托高品质5G网络和技术,在苏州昆山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企业园区内完成全国首个基于移动5G网络的 SA(独立组网)+MEC(边缘计算)模式的智慧园区试点。

推荐文章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