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成功完成 12 例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 —— 开创食管癌微创新纪元

2025-07-02 15:20:10爱云资讯988

郑州,202561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李向楠主任、赵佳主任团队近日成功完成12例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标志着我国在食管癌微创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复杂精细手术的代表,手术机器人因其精准操控和三维放大视野,在食管外科手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传统的多孔机器人系统(如达芬奇多孔系统)仍需要多个切口,且创伤相对较大,未能实现真正的超微创。

在此背景下,单孔机器人技术凭借其极致的微创性(单一小切口)成为外科发展的前沿趋势。本次郑大一附院应用的国产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系统,正是这一趋势的先进代表。其核心优势在与国际主流单孔平台(如达芬奇SP系统)的对比中尤为凸显:作为全球首个系统性应用单孔机器人技术完成食管癌根治术的医疗中心,郑大一附院通过创新技术路径和团队协作模式,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加入对比图片如达芬奇:

技术突破:单孔入路重塑食管手术范式

单孔食管癌技术突破

郑大一食管外科团队应用蛇形臂单孔机器人技术,可实现“经肋间单孔入路”(切口仅3cm),较国际同类技术(如达芬奇SP由于鞘管直径限制仅能经肋下入路,难以覆盖胸腔大范围手术区域。)更符合微创技术需求。

操作空间全面碾压

·术锐®机器人的蛇形臂操作范围大(展开范围22cm),能够覆盖食管-纵隔全区域,术中无需频繁调整机械臂,显著提升操作流畅性。相比达芬奇SP相对狭小的操作范围(展开范围9cm),更适合食管癌根治术、肺癌切除术等需大范围操作的手术。

零摩擦损伤风险

·达芬奇SP的刚性器械在肋间移动时易与肋骨摩擦存在组织损伤风险;蛇形臂手术机器人创新鞘管设计可经肋间入路彻底规避摩擦。

手术效率显著优化

·郑大一附院采用术锐®单孔机器人完成的食管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控制在4小时左右,较达芬奇SP系统报告的485±111.9分钟(约8.1小时)缩短约15%。这一效率提升主要源于蛇形臂的操作范围和创新鞘管设计。

肿瘤根治性初现成效

术锐®机器人实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30枚,远超达芬奇SP的17.5±8.6枚。

学科引领:从临床到科研的全链条创新

郑大一附院顺利完成12例食管癌切除术,不仅验证了国产单孔机器人在高难度胸外科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更为全球食管癌微创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单孔机器人在复杂术式中的应用边界,推动单孔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相关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制定。

主任表示:“蛇形臂单孔机器人以其灵活性和稳定性,为食管癌手术的微创治疗带来了新的尝试。我们期待这一技术惠及更多患者,同时推动中国微创外科走向国际前沿。”

郑大一食管外科介绍

在赵松教授和李向楠主任带领下,郑大一附院食管外科2024年完成1004例食管癌根治手术,常规开展机器人辅助、充气式纵隔镜等微创技术,并首创改良麦克恩术(im-Mckeown)用于复杂病例。

·团队主持15项前瞻性研究,成果发表于JAMA子刊、CELL子刊等国际顶刊,获ISDE等国际学术会议认可。

·全年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20余场,手术直播10余次,技术辐射全国。

·2025年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