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远程操控痛点!当虹科技正式首发“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
2025-08-07 14:56:55爱云资讯1902
2025年注定是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刚刚过去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让我们看到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入工厂、家庭、应急场景,灵巧操作与人机协同成为现实。
然而,机器人、机器狗、机器豹、机器狼……我们想要指挥这些“智能伙伴”,必须攥着遥控器追着跑?
这一现状正在被加速改写。融合公司三十多年视频技术积累,当虹科技于8月5日正式首发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并宣布已正式投入商用。
BlackEye Vision系统是针对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场景推出的革命性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实现商业化的超低延时机器人远程操控方案。
具体包括:超低延时RTC服务、低码率高画质、超低延时音视频编解码、点云处理、边云结合AI能力、灵活设备控制、全场景服务等能力。
(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架构图)
当虹科技此次发布的“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建立在三大技术突破之上,直击当前机器人远程操控的痛点。
01超低延时传输人机协同的神经中枢
以往我们所看到的无人装备只能在视距内近距离操控,主要使用的是自组网图传系统。而当虹科技发布的BlackEye Vision系统是通过公网上云进行视频超低延时实时传输并操控的方案。
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包括操控指令发送、机器人现场感知信号回传这两部分,对机器人现场感知、数据传输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核心难点是降低端到端的延时,达到和现场操作一样的效果。
当虹科技采用自研帧级编码技术,实现端到端80毫秒内超低延时传输,比人类神经反应极限(约100ms)还要缩短20ms,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障操控指令的可靠传达。
该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案因高延迟导致的操控滞后、画面卡顿等问题,让操作者在千里之外获得“身临其境”的实时操控体验。由此,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成为现实,其替代危险、繁重岗位的进程也因此提速。
(当虹技术人员远程操控机器狗与小朋友打招呼)
02超级视频压缩低带宽下的高清视野
基于当虹科技自研的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实现十倍至百倍的超高倍率视频压缩能力,结合AI画质增强播放,在超窄带宽环境下,仍可传输高清画面。尤其是针对机器人视频画面变化复杂的特点,基于AI大模型的超级编码与画质增强,确保了在复杂、低带宽环境下仍有高清视野。
在视频无法覆盖的区域,系统主要依赖激光雷达进行感知。“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同时支持雷达点云数据融合压缩,包括高倍率点云压缩、实时点云数据渲染、3D SLAM高实时性建模等,将三维环境信息高效传回控制中心。
(雷达点云远控数据高效回传现场演示)
03 多模态数据处理机器感知的智能融合
多模态能力是又一大亮点。该系统方案可同时处理视频、音频、激光雷达、图像、信令、文本等多模态数据,内嵌BlackEye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关键信息智能提取与环境语义理解,实现“传输即处理”的智能数据管道。同时支持边端结合的AI赋能,保障各类数据低带宽、高质量、低延时、安全稳定、智能化的边端交互,为用户提供全套远程设备操控服务。
“我们不是在简单优化现有技术,而是重新定义了无人装备远程操控的技术范式。”当虹科技技术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让操作者获得超越物理限制的延伸感官,将人的智能与机器的能力无缝连接”。
(产品演示现场人员体验“超低延时”操控)
除上述三大技术突破外,该系统方案还拥有以下独特之处:
网络无关性,抗干扰性
即使在“断网”环境下,依托卫星互联网链路也可实现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大大丰富了机器人在危险、复杂环境的使用场景。
例如在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救援中,机器人现场采集的视频、雷达点云等信息经过超级压缩后也能通过卫星实时回传给救援人员。待网络恢复,链路会自动切换至公网,保障高清画质。这意味着,从4G/5G、WIFI、自组网到卫星通信,系统都能“自动适配”,真正实现“无需组网”“不挑网络”。
通讯链路加密确保安全性
在安全层面,该系统采用端到端全链路加密技术,从指令发送到数据回传全程加密,杜绝信息泄露风险。
“我们正站在机器人远程化的转折点。”当虹科技负责人表示,当距离不再成为限制,人类的智慧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延伸。
BlackEye Vision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开启新产业革命的钥匙。在应用场景上,该系统方案并不局限于机器人,针对于机器人、机器狗、无人物流车、特种无人车辆,以及有远程控制需求的各类其他无人装备的远程操控使用场景设计。
上述负责人表示,BlackEye Vision系统的发布和商用只是当虹科技进军机器人领域的第一步,当虹科技将持续以“让世界更清晰、更安全、更美好”为使命,推动智能视频技术在多元场景的落地与创新。
相关文章
- AiMOGA墨甲机器人惊艳亮相印尼车展,加速东南亚智能销售布局
- 大疆ROMO扫地机器人全国首单完成签收 京东全网首发开售
- 直击远程操控痛点!当虹科技正式首发“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
- 高阶智驾订单落地、机器人零部件出新品,均胜电子新一轮爆发在即
- 全球首例!康诺思腾手术机器人完成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验证,研究成果登上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
- 京东独家战略合作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打造沉浸式黑科技盛宴
-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在杭召开,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 长广溪智造携手理想汽车,发布全球首款一对多滑轨式充电机器人!
- 当机器人遇上智算,智算云重写“具身智能训练手册”
- 丰坦机器人亮相首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摘得「效能之星」奖
- 零次方机器人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双轨并行 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政策驱动光伏产业升级,艾利特机器人以创新技术破局行业制造难题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行业首例|墨甲机器人成功完成“自主开车门“操作
- 2025光伏自动化破局!艾利特机器人用“智能感知+柔性控制”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