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档案: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厦门柏孜科技
2025-09-17 14:17:39AI云资讯1638
在汽车配件这个庞大产业链中,大多数企业都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挣扎,而这家企业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进化之路——从最初的模仿起步,到凭借技术创新实现超越,最终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让国内外同行反过来学习它的设计。
也许“柏孜科技”这个名字大众并不熟知,但他们的产品却几乎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他们为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宇通客车、比亚迪、东风汽车等60多家主机厂提供核心配件,单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而且它的一些创新设计,如无线下客门铃、快拆保险杠、司机安全包围等,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被国外同行借鉴。
柏孜科技的成长轨迹,恰恰印证了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典型路径——不靠低价竞争,而是靠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最终实现从模仿者到被模仿者的华丽转身。本期,因大联科将走进这家企业——柏孜科技,并采访其董事长林杜柏先生,共同探寻其进化之路。
以下是采访精华摘录:
1、创业起点
走进柏孜的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密密麻麻的上百件汽车机械的发明专利,这是柏孜科技能拿下60余家主机厂订单的核心底气,也是他一路进化最公开的秘密。
林:创业的初期,我们主要是做一些开闭合件,当时创业的整个思路,就是想要做一家国内最一流的开闭合件。刚开始也会去参加一些欧洲比较顶级的车展,人家的车很高档很高级,整个开关都很顺畅,那究竟原理在哪里,所以我们就是花了一些心思,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研发团队就开始试着去做。后面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我们就快速的做出一些响应,进入第一梯队的研发。
2、专利立本
从羡慕-模仿 到 超越-被模仿,柏孜科技似乎总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追求无限的进步,哪怕颠覆的是自己。
林: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要超过20%以上,所有的专利研发都是由我牵头,百分百参与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一个是逃生门,第二个就是保护司机的后包围,国内原来是没有这个产品,我们就取得了一些先机,国外其实也没有,现在是反过来了,国外在参考、借助我们的东西,因为中国对安全的重视度是非常非常高的,所以现在我们是反过来被别人模仿。
这几年,有研发了比较成功的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叫无线下客门铃,门铃以前都是有线的,要去穿线很麻烦,开发这个无线门铃花了很多的心思,因为你要去找无线以及频率,车上有非常多的电器,我们要绕开那频率不然会干扰,有些军用的、公用的,都要绕开。目前这个门铃,应该是在国内做到是最成功,也是目前覆盖率是最大。
客车前脸的保险杠很重,以前都是用螺丝锁死的,要修个大灯什么东西要拆下来,要两三个人扛,后面我们又做了一些细化,用了一些上翻式的平移机构,这个是国内首创,别人是没有的,现在基本上很多都借用了。这个貌似很简单的东西,你只要更用心的去对待。
3、求知笃行
介绍起每一件发明时,林总总会显得格外兴奋,讲述着当时的灵感和研发背后的故事,而我们也借此看到了这位初中就辍学的创业者,能够坐拥上百件发明专利背后的原因,那就是深入生活的洞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学习能力。
林:从没有到有,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挺困难,发明或者说所谓这种改进来讲,你要人民群众能实实在在的用得到,让使用者真正的体验到好处的这种发明,才是真正对社会有贡献。
我初中就辍学了,交不起学费,我也比较爱学习的,就是从出来以后开始做冲床学做模具、自费去学CAD,我们那时候学制图软件都没有像现在有下拉菜单那么简单,都要用英文去写命令,当时还是用了这个叫CAD R14。
所以后面我就对自己的教育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吃了很多亏,对这一块我也特别重视,后面也对这个教育,一直不断得跟后人跟身边的人说你要多读书,读书很好。
4、持守致远
面对账期、内卷等一些当下行业热议的话题,柏孜科技作为产业链的深度参与者无疑最有发言权,而林总却表现出超出我们预期的淡定和乐观,也让我们看到这位企业家非凡的格局和经营之道。
林:这几年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利润是逐年的在减薄,还有一个就是账期非常长,造成了不敢快速的发展,关系到整个资金的安全,这应该是整个汽车行业的一个通病。
这一点我们作为他们这种核心供应商来讲,我们是能理解,遇到困难一定要一起扛过去,共患难才能同甘苦。更多的是一种换位思考,包括利润,我们有一条红线摆在那边,确实低于我的成本的话,我就选择放弃。
这几年也放弃了很多,我们必须要以保障整个是健康的成长,中国确实这几年的交通运输行业,应该是引领世界的。每年的汽车的出口量肯定是世界第一的,这个毫无疑问的,包括未来大飞机等等,所以我们这个赛道都是有机会的。
最近在中南高科漳州新动能智造谷这也置了1万来平方的新厂房,在做一些比较标准的装修,可能会电控的这个方向去做。
5、初心惟新
面对未来,您的底气在哪里呢?
林:像我们这种规模来讲,我现在的整个管理应该是最正规的,所有的系统应该都是最先进的,研发的话比较超前的,我们的服务相对比别人更积极一点。
申请专精特新或者申请专利的时候,考虑好像都没有往“好处”这个这两个字去想,我既然做了这个东西,我只是想让自己知道,让别人也知道,这个事情是我做的,是我想出来我跟别人有所不同的东西,我用这个证书来代表这个实实在在、与众不同的东西,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结语
当国际同行开始“参考借鉴”中国方案,柏孜科技的故事印证:真正的进化,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以实用为锚、以知识为帆、以坚守为舵,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部件上,刻下中国创新不可替代的“安全”与“便捷”承诺。他们的专利墙,不仅记录着从“被拒”到“被模仿”的逆袭之路,更昭示着中国制造在细分领域登顶世界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