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启彬:西洋诺威施的精神传承与创新突围
2025-09-22 12:40:34AI云资讯1371
从三线建设的军工血脉到农资行业的创新先锋,二十五载风雨兼程,西洋诺威施与中国农业共成长。9月17日下午,在西洋诺威施二十五周年战略启航庆典现场,总经理贾启彬的演讲让近千名参会代表为之动容。二十五年峥嵘岁月,西洋诺威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三线星火:西洋的基因密码与传承
站在讲台上,总经理贾启彬的声音沉稳而庄重,他仿佛一位历史的讲述者,带领全场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他指着大屏上一块沉甸甸的铀矿石——那是西洋诺威施精神的起点,也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启动了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在贵州息烽的深山中,代号“276”的军工厂悄然建立。这里曾经是中国核工业的重要基地,是从铀矿石中提炼铀、制造原子弹的核心场所之一。“他们很多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二十多岁的年纪,毅然走进这片荒山。从下火车的那一刻,就再也没有离开。”贾启彬于2007年来到贵州息烽工厂,从老员工口中听说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他形容那种精神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家国情怀。更令人动容的是那种近乎偏执的“死磕精神”。贾启彬分享了一个细节:为了将铀的纯度提高0.1%,当时三十多名技术人员在山洞中连续工作三十多天,不出山、不回家,最终攻克技术难关。
而他们对标准有着近乎神圣的敬畏之心,因为“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这种精神,不仅造就了中国核工业的奇迹,也成了西洋诺威施最深层的基因密码。1999年,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受贵州省政府邀请参与西部开发。在多个备选地点中,他最终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276厂。贾启彬感慨道:“周董事长说,那些对我都不重要,一个企业精神的传承才是根本。”于是,一批又一批西洋人在这片曾经铸造国之重器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征程——为农业强国梦而奋斗。
辉煌岁月:从西部开发第一人到行业领军者
2000年,西洋集团在贵州投资9亿元,建成了百万吨级硫基复合肥生产基地,周福仁董事长也被誉为“西部大开发第一人”,这也是贵州省当时民营企业单笔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贾启彬用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描绘了当年的辉煌:“25年前,西洋集团年销售收入就已突破200亿元,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263位。即便放在今天,这样的成绩在复合肥行业中也寥寥无几。”
更让人惊叹的是西洋村的发展奇迹。这个位于辽宁的小村庄早在1995年就实现了“共产主义生活模式”——村民的水电气全免,每人每年还能领取1至2万元分红,在全国小康村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华西村和深圳南岭村。
西洋在农资行业的品牌意识也领先于时代。贾启彬回忆道,周福仁董事长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对土地和肥料有着深刻的理解。“当时大多数农民还在用单质肥,与复合肥的效果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西洋肥,他们找到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农民偶像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西洋复合肥,种啥啥丰收”这句广告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甚至出现了农民排队购肥的盛况。
在技术创新上,西洋同样走在前列。他们最早提出“专用肥”概念,并与袁隆平院士合作,将硅钙钾镁肥送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试验,效果显著。袁隆平亲自题词:“大力发展西洋肥业,促进粮食高产优质”。此外,西洋还是行业唯一荣获“五冠王”称号的企业。
“周福仁董事长生前常说,企业的价值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为社会留下了什么。”贾启彬的语气变得凝重,“2017年他因病离世,但他留下的平台和产业,至今仍在惠及数千人。这就是企业家的价值与贡献。”
涅槃重生:混改重组守住西洋魂
2014年,西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贾启彬坦言:“那时我面前仿佛压着三座大山:责任、风险、抉择。”企业不仅负担着1500名在职员工的生活,还承担着近千名276厂老职工的各项费用,以及周边百姓的水电供应。来自辽宁老家的三百多名员工也面临着去留的抉择。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贾启彬几乎要放弃。然而,就在这时,浙江商会副会长李中华找到了他。“我对这个企业有信心,对你们团队更有信心。只要你们敢干,我就敢投!”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成了转折点。随后,一批客户、合作伙伴甚至公司内部员工纷纷出资,共同成立了西洋实业。“
他们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那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啊!”贾启彬动情地说,“所以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定为‘共赢与被信任’。一个人、一个企业,若能被人信任,比什么都珍贵。”
同样关键的是周福仁的侄子周扬的加入。作为家族代表,他毅然出任新公司副总经理,并表示:“我守住的是西洋的魂,这一定是老董事长支持的。”财务部部长黄丽红则坚持以上市公司标准规范财务管理,“哪怕卖一吨炉渣也要开发票”。正是这种对规则的敬畏,让企业快速走向正规化。“回头来看,我们受益匪浅。”贾启彬说,“这就是健康企业的标志。”
然而,重组后的西洋实业面临着两个根本性问题:如何活下来?如何站起来?针对内部治理,他们建立了严格的合规体系;针对未来发展,他们请来行业资深顾问高福平和颜东进行战略咨询。经过深入调研,团队最终确定了“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决定研发一款革命性产品——针状肥。
研发针状肥的过程堪称艰难曲折,但是西洋回归本质,死磕技术。八年时间,几千次试验,投入巨大,屡败屡战。“研发总监李长新扛下了这一切,这就是三线‘死磕精神’的延续。”
针状肥的成功研发,不仅解决了当下水溶肥价格太贵难以推动水肥一体化的行业难题,更实现了“复肥水施”的技术突破。产品具备节能环保、多配方兼容、可用于滴灌等多重优势,获得了上海化工研究院的高度评价。“我们想做的就是死磕技术,而是从工艺本质上实现增效。”贾启彬强调。“
重组之后的十年,我们从破产重组的阴霾中走出,实现了资产倍增、技术破壁、模式革命。我们在新疆投资1亿元建起了新疆诺威施,在贵州投资1.5亿元建设复合肥高塔项目,西洋诺威施的双翼正在展开,集团化的蓝图已然绘就。”贾启彬自豪地说。
筑梦未来:死磕技术、服务赋能与机制创新
展望未来,贾启彬思路清晰,他表示,西洋诺威施将聚焦“专而强”的发展路径,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等机构合作,从技术根源上构建核心竞争力。他们计划在各省建设一定规模的针状肥“微工厂”,以轻资产、高效率的模式服务当地农业。
服务赋能是另一大战略重点。公司成立了“助推部”,由贾越丰带领,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仅26岁。“服务没有上限,但有下限。客户给你挑刺,才是你真朋友。”贾启彬说。市场部负责人郭争果作为90后部长,发起“欢乐农资人”活动,已成功举办四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农资行业。“中国农业需要青春力量。”贾启彬说。
最令人振奋的是机制创新。西洋诺威施集团正式成立,旨在通过“创客平台”模式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贾启彬以世沃威公司为例:“总经理刘利和团队占了小部分股份,公司占大部分。未来我们希望更多人才以这种模式加盟,共同创业。”这种“由大化小”的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事业的主人,让企业更具活力与竞争力。
从三线军工厂到农资领军企业,从为国铸盾到为农丰收,西洋诺威施的二十五年历程,是一部中国产业人的精神史诗。贾启彬总结道:“奉献精神、死磕精神、敬畏之心、被信任的品质——这些精神密码,让我们走过了二十五年。未来,我们要做一个专而强的企业,心系土地、俯身为农、坚守初心。”
好肥料,土地会替你说话;好企业,时间会为你做证。正如贾启彬所说:“我们与国同耕,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承诺。这片沃野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百年西洋,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