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起飞”:场景迸发活力,万亿市场加速成

2025-09-27 06:56:34AI云资讯2064

当下,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热潮涌动,市场热度与政策支持正在形成合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截至目前,我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约1400家,国内低空经济企业累计融资超 120 亿元,备案产品2822种、低空装备产品超406万台,已有16款民用无人机获得适航批准,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近70种。低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低空经济企业累计融资超 120 亿元,大疆、亿航智能、极飞科技、丰翼科技等头部公司均获得多轮投资,产业集聚格局初步形成。

当前,低空经济应用已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且应用维度更趋丰富。今年以来,低空应用领域正从 “传统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飞行培训” 等基础范畴,向 “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 等多元化场景加速渗透与拓展。从落地成果来看,全国已有超 20 个城市开通常态化低空物流航线,同时,低空装备已广泛服务于空中游览、航空摄影等 20 余项通用航空业务,应用覆盖度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安全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前提。2025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也指出,未来需要构建“既审慎又包容”的新型治理体系——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为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留足空间,避免过度监管压制产业活力。然而,安全治理要真正落地,仅靠制度远远不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是防线的根基。

今年 3 月,顺丰在深圳南山区启动跨城物流试点 —— 一架无人机将药品从南山配送至东莞松山湖,全程不足 25 分钟,速度远超地面运输。然而仅两周后,该项目便因空域审批复杂、降落点有限及持续运营成本过高暂停。这一案例精准揭示了低空经济的现实困境:从“概念热词”到“规模应用”,产业成熟之路仍横亘着基础设施、政策与商业模式的多重挑战。类似的困境并非个例,但与此同时,部分应用场景已经率先跑通,为产业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

因此低空经济能否形成长期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动力系统、传感器、通信导航和精密传动等核心环节,将影响飞行器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过去依赖海外供应商不仅抬高了成本,还存在“卡脖子”风险,尤其电机与传动系统的技术垄断,制约国内无人机在载重和续航等核心性能上的突破。

近年来,深圳市依靠良好的产业基础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已初步形成全国领先的无人机产业集群与完整生态。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迅猛,宝安区燕罗低空经济产业园相继落成,并对核心零部件研发给予专项补贴,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土壤。据了解, 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微型驱动系统的产品,可应用于飞控系统的舵机、倾转执行机构;植保无人机的喷药蠕动泵/叶轮泵;物流无人机的投放与抓取装置等微型驱动系统;无人机的开合机构等一系列智能驱动系统的产品升级,为低空经济的自主可控与技术升级提供高效率、长寿命、低噪音、微小背隙动力支持。

低空经济蓬勃发展,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将蓝图变为现实,从城市物流到农业生产,从智慧治理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正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不断拓展服务业创新空间,催生低空物流、立体治理等新业态。而随着政策、技术与资本的协同发力,这一蓝海市场的广阔前景正在逐步显现,未来有望释放长期稳定的增长动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