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跨学科人文与传播研究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成功举办
2025-11-14 09:50:35AI云资讯1511
探讨“融合与边界:人文/艺术、科技与传播”
2025年11月7日下午,由云南大学新闻学院与易达威学术出版社(EWA Publishing)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跨学科人文与传播研究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翠湖旁东陆校区科学馆二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融合与边界:人文/艺术、科技与传播”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多所高校及业界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齐聚春城,共同探索人文、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的前沿议题。
(会议现场全景)
开幕致辞:聚焦学科融合
会议在云南大学新闻学院蔡勇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他简要阐述了会议主题的时代意义,强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文与传播研究需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界对话与创新。
(蔡勇教授)
学术研讨:多元视角交锋
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中,多位学者围绕主题分享了研究成果与实践思考:
李怡璇(四川大学) 以《生命美学视阈下宋代瓷器的“触觉性”》为题,从感官体验与审美哲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宋代器物中蕴含的生命力与人文精神。
(李怡璇发言)
尘清(大理素方舟尘清瑜伽工作室) 在《不借助文字与媒介的身心感应》中,结合东方传统身心实践,探讨了超越技术媒介的直觉感知与沟通可能。
(尘清发言)
马小娟(昆明理工大学) 以《“附近”的艺术:德钦藏族“卡甲”民俗的当代文化价值思考》为题,呼吁在全球化与技术化浪潮中重新发现地方性文化的当代意义。
(马小娟发言)
王艺瑾(中国移动) 以《算法驱动与人文温度:AIGC时代营销传播的边界重构》为题,强调技术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需回归以人为本的传播逻辑。
(王艺瑾发言)
李璟(云南大学) 在《转码:全球信息时代的中文经验》中,从语言与符号学视角,解析了中文语境在数字化转换中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李璟发言)
伍丽秀(云南大学) 围绕《智媒语境下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提出“人机共创”正在推动叙事方式与人文价值体系的重构。
(伍丽秀发言)
金晓聚(云南大学) 以《完美之瞳:人工智能时代的视听艺术的真实、虚拟与具身性》为题,探讨了技术如何重塑观众的感知与审美体验。
(金晓聚发言)
周楚珺(云南大学) 在《纪录片的两个基础问题》中,回归影像本体论,反思真实性与创作伦理在数字时代的再定义。
(周楚珺发言)
青木右(动漫及剧本创作者) 结合《动漫角色设计中的手绘价值》,强调了传统手绘在AI绘图时代不可替代的情感与艺术价值。
(青木右发言)
张一虹(云南大学) 通过《AI标识与视觉痕迹对观众审美评价的交互影响》,实证分析了技术符号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认知。
(张一虹发言)
徐明卿(云南大学) 在《悬搁与锚定:技术语境下艺术主体性困境与具身性经验回归》中,呼吁在技术主导的时代重新唤醒身体的感知与创造力。
(徐明卿发言)
李凤萍(云南大学) 以《数字时代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转型——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提出学科建设应更加注重技术融合与批判性思维。
(李凤萍发言)
周全(云南大学) 在《从“通勤工具”到“身份标签”:城市骑行文化的媒介动员与意义重构》中,揭示了都市亚文化如何通过媒介实践构建集体认同。
(周全发言)
戚琪(云南大学) 通过《昭通山歌的场域变化与媒介化江湖逻辑》,结合民族志研究,呈现了地方文化在媒介化过程中面临的传承与变迁。
(戚琪发言)
会议主办方为发言者颁发了演讲证书
会议尾声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与集体合影。本届会议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的深度交流,不仅拓展了人文、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研究视野,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合作与思想碰撞。
易达威学术出版社
易达威学术出版社作为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办方,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合作举办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覆盖全学科方向,累计协助数万名学者传播其最新研究成果,持续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学术服务平台。
相关文章
- 2025中国・宁波(江北)慈孝文化活动启幕 阎雨等学者解读慈孝文化中的人文经济学
- vivo人文影像馆武汉开幕,以影像文化连接科技与生活
- vivo人文影像馆武汉启幕,以影像科技重塑零售体验
- 格雷希尔GripSeal:以初心锚定方向,以人文关怀筑就卓越团队!
- 北京机器人文化节暨创业挑战赛全面启动,全面推进打造北部机器人产研示范区
- 人文关怀为本,科技创新赋能。迈德斯特携智能康复解决方案亮相2025国际康复博览会
- 人文为核,科技为用:雅兰深度解码“体验价值”,构建可复用的增长方法论
- 老板电器荣膺“浙江十大好玩的工厂”,“科技+人文”引领工业旅游新范式
- 科技与人文共舞,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颠覆你对车展的所有想象
- 老板电器任富佳:以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重塑行业逻辑
- 守护舌尖上的文明火种,国内首家烹饪人文研究院正式成立
- 从人文经典到文旅结合,喜马拉雅为电台主持人打开转型新思路
- 亲邻科技:科技与人文并行,共建智慧和谐社区
- 突破!广商学子喜获3项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数字时代的烹饪文化传承:老板电器走出“科技+人文”新路径
- vivo首登2024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科技与人文关怀并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