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到来,“人工“的未来何去何从?
2018-10-04 07:11:01爱云资讯639
经常关注科技圈的朋友们,想必最近都被“2018中国人工智能大会”这条新闻刷了屏,人工智能自1956年被提出后,几经沉浮,直至最近几年才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焦点,全球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兴奋与担忧交织难分,可毫无疑问,人工智能行业将会在未来得到爆发,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人工智能传播已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可仍有一部分人对它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抽象层面。通俗一点,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人类去学习,因为工具不会与你沟通,而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了工具开口说话的机会,人工智能是一种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和决策的系统,它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深入学习,使机器能合理感知、规划、推理和自我优化,进行理性决策。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卢德谬论”,即科技的发展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这的确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避免的,可事实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有工作消亡,但与此同时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工作机会。
在人工智能颠覆我们生活之前,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于7月13日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1011家,仅次于美国的2028家。在专利申请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略微领先美国和日本,中、美、日三国占全球专利公开数量的74%。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将成为各个企业、国家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遗憾的是,这不是出于科技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望,而是出于谁先掌握人工智能,谁就能在技术上走上更高的台阶,从而在将来不断地市场竞争中压制对手。
AI赋能 让人回归人的价值
人工智能落地,在于有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现阶段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最常见的也是人们最为所熟知的包括特斯拉的Autopilot、搜索引擎、多种语言翻译、智能手机里的语音搜索与识别以及部分面部识别系统,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谷歌的Contact CenterAI,这些应用都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度,显然在未来人工智能还会深度渗透到更多工作﹑生活场景中去。
人工智能的开发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模仿人类,而是在某些方面与人的能力进行互补。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仍然处于婴儿期,属于弱人工智能,它不是钢铁侠中“奥创”那样的智慧生命体,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它是一种工具或程序,并无好坏之分,实际的运用完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当前人工智能几乎都来源于人类过去的大数据,并不存在任何自主意识,它所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成功做到过的,它只是一种强大的计算方式,此外深度学习不等于深刻的学习,人类目前仍是它的老师。
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不是为了让人失去工作,而是为了让人摆脱重复性的劳动,解放人的双手,让人回归人的价值,让人工智能成为人”合法合德“的奴隶。
说实话,之前我对人工智能没什么好感,甚至觉得这个奇怪的东西可能会抢了我的饭碗,就连新闻稿以及写评论这种事情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完成。可是后来意识到,这份担忧和敌视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人类科技智慧的产物,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是构建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关键一步,人工智能只会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帮着人类从我们不擅长、不喜欢和不感兴趣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去做人类擅长和热爱的事。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