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大主角实锤!海辰储能不畏行业寒冬,凭专注杀到全球TOP2

2025-11-27 14:20:45AI云资讯1966

如果说新能源赛道是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流量顶流”,那储能领域绝对是顶流里的“潜力股”——一边是各路资本扎堆涌入、巨头跨界布局的火热混战,一边是技术迭代快、盈利难度大的残酷现实。

就在这样的冰火两重天中,2025年10月27日,储能混战里杀出了一位“硬核玩家”: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最新版招股书,带着亮眼到晃眼的业绩,正式重启港股IPO进程,为这场赛道角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在全球储能圈站稳脚跟的企业,6年前还在行业寒冬里“孤注一掷”。2019年的储能行业,远没有现在的风光,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疲软、盈利模式模糊,不少企业要么转头扎进炙手可热的动力电池赛道,要么干脆转型跨界、收缩战线。

而海辰储能偏要剑走偏锋,刚一成立就喊出“专注储能”的口号,从材料体系到产品研发,从系统集成到整站服务,全链条都实打实“为储能而生”。当时不少行业观察者都觉得这步棋走得有点“反常规”:“放着热门赛道不挤,偏要一头扎进还没完全爆发的储能‘慢赛道’,会不会太执着于单一方向了?” 但事实证明,这场看似冒险的“豪赌”,恰恰赌对了赛道的未来。

这份对储能赛道的极致坚持,最终换来了实打实的市场反馈:根据最新招股书数据,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营收直接飙到69.71亿元,同比暴涨224.6%——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多;更让人惊喜的是,净利润达到2.13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把之前的亏损彻底甩在身后。出货量更是“一路开挂”,上半年直接跃升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TOP2、全球电力储能出货量TOP2,硬生生从“行业新人”挤入“全球大佬”行列,用业绩印证了“专注”的力量。

如果说海辰储能在行业低谷期的战略抉择体现了其远见,那么将这份远见落地的,正是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在储能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技术穿透力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而海辰的技术前瞻性,早在长时储能领域就埋下了伏笔。

早在2021年市场对长时储能需求尚不明朗时,海辰储能便已悄悄布局;经过两年潜心研发,2023年12月推出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2024年快速迭代推出∞Cell1175Ah及∞Power6.25MWh储能系统,最终于2025年6月在重庆基地实现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的量产,10月便将6.25MWh系统发往欧洲,完成行业首个6MWh+级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的实际交付。

技术硬实力与全链条服务能力的双重加持,也让海辰储能的“荣誉墙”不断扩容。国家级首台套技术装备认定、2025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EcoVadis金牌评级、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领军品牌TOP30……从技术突破到ESG治理,从行业认可到全球影响力,每一个奖项都是实打实的“硬通货”,更像是对这家企业“一条道走到黑”的执拗,给出的最有力回应。

要知道,储能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速胜战”,而是“持久战”。当别人忙着跨界布局、多点开花时,海辰储能始终盯着储能这一个赛道深耕:攻克千安时电池技术难关,搭建全链条服务能力,即便在行业低谷期也没动摇过方向。这种“不贪心、不跟风”的专注,在浮躁的资本市场里显得格外“另类”,但也正是这份“另类”,让它在行业爆发期牢牢抓住了机会,用逆势增长的业绩狠狠打脸了当初的质疑者。

如今,带着全球TOP2的成绩单,海辰储能正式冲击港股IPO,这场“专注储能”的逆袭大戏显然还没落幕。在新能源这片“最后一片蓝海”里,从不搞“杂耍”、只死磕核心的海辰储能,未来还会交出怎样的答卷?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这家储能领域的“专注者”,会在资本市场上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专注赢局”。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