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举行 “超级大脑”构筑新世界
2018-10-14 17:56:29爱云资讯1190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高峰论坛举行
AI“超级大脑”构筑新世界
13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专家、大咖们借脑科学、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AI技术,构筑出一个引人入胜的人工智能新世界。
应用:“核病区”迎来机器人护士,不畏辐射照料升级
今年,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医护助理在上海部分医院“上岗”了。因为“新职员”的加入,核病区隔离病房的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过去10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增长10倍以上。治疗这类疾病需要服用放射性药物,病人身体因此成了小小的放射体,需要住进铅玻璃房间隔离治疗。这些病人的照顾成了大问题,即便穿着隔离衣,也很少有人愿意频繁进出病房,若无特殊情况,护士一般两天进去一次。目前全国医学院该学科每年仅能补充100名左右人才。
钛米机器人副总经理李晗介绍,他们开发的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护士,每天在隔离病区测量病人体征。
升级:无人汽车安上AI芯片,反应速度提升10倍
据权威统计,每一分钟,全球会发生2.5起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的发生80%以上在于人的误操作。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也从概念逐渐成为现实。
在AI界大咖、飞步科技有限公司CEO何晓飞眼中,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核心是对算法的优化以及汽车AI芯片的开发。
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给无人驾驶的普及带来挑战。比如,隧道场景中GPS信号弱,进出隧道时GPS定位突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对原有算法进行优化。此外,使用汽车AI芯片可以大大缩短驾驶反应时间。何晓飞说,普通人驾驶的反应速度是0.7秒,当前无人驾驶的反应时间大概为0.3—0.5秒,汽车专用AI芯片的反应时间可以达到0.05秒,比基于通用芯片的无人驾驶技术缩短90%。
谈到人工智能在南京的发展,何晓飞认为南京有巨大优势,尤其在人才储备方面。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不够成熟,还需要一些前沿技术的积累,所以,怎么把优质的高校资源与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相结合,成了南京未来发展的关键。
展望:全球竞相开启“脑计划”,中国展开“一体两翼”布局
未来,人工智能还能做什么,中国该如何发力?这是本次大会的讨论热点。
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徐雷特意展示了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Atlas的一段视频。
两年多前,Atlas还是个拖着电线、步履蹒跚的“钢铁老人”;一年多前它不仅能走稳,还可以在仓库里像人一样蹲下、站起搬运箱子;最近,它已具备“跑酷”运动技能,可以灵活地在箱子间凌空三连跳,玩后空翻,被网友称为“最稳老铁”。
徐雷说,之所以展示这段视频,是因为中国在这方面要继续加强,“耳聪目明”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他特别提醒,此次人工智能革命可能不只在制造业、服务业,政府、银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中科院院士戴琼海说,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是两条平行线。人类大脑重约1.4公斤,大脑皮层由上百亿个神经元组成,人类的大脑一点都不比无穷的宇宙简单,人类的大脑神经科学是“人类科学最后的前沿”,将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都已开启脑计划。中国构建了“一体两翼”脑计划,以脑认知功能的解析和技术平台为一体,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诊治和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为两翼。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